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
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
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
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
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
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
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
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
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在乾阳殿接受朝拜的宏大场景,展现了隋炀帝杨广在位时的盛世景象。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如“北陆玄冬”、“南至晷漏”、“端拱朝万国”,形象地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以及国家的繁荣景象。“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则展示了都城的宏伟与繁华。“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表达了国家疆域的广阔与治理的公正。“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描绘了宫廷的庄严与辉煌。“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则通过服饰与音乐的描写,展现了朝会的庄重与和谐。“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隆重与秩序的井然。“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表达了对君主智慧的谦逊与对辅臣贤能的重视。“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则寄托了对国家治理与王道昌盛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观与国家的繁荣景象,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盛世的赞美与对国家治理的深思。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精炼的语言,展现了隋炀帝时期的政治气象与文化风貌。
我闻神仙之国伐毛兼洗髓,远在西海西边蓬莱之弱水。
我生有梦不可到,髣髴君家画图里。
溪流冷浸玻瓈天,层峦叠嶂含云烟。
渡头杨柳绿如染,洞口桃花红欲燃。
老夫已借过眉杖,来听松泉弄幽响。
云中鸡犬知几家,胡麻已熟雕胡掌。
此中此乐何纡馀,赴陇无烦来鹤书。
便欲相从学耕钓,细和山声同水调。
大庾岭头春信早,十月梅开照晴昊。
曾骑官马陇头来,百里梅花夹驰道。
夫君元是岭南人,自言家近罗浮村。
种梅绕屋一万树,玉为肌骨冰为魂。
得官远向西湖住,喜与林逋作宾主。
梦回酒醒霜月寒,又见梅花在窗户。
笑倩傍人为写真,相看如见岭头春。
一声长笛月欲落,肠断梅花身后身。
千厓苍苍倒石悬老桧,下瞰空阔森白根。
上有萦络斜下之瀑泉,下有缥缈半出之窗轩。
忽然渔舟散浦溆,疑是秦人桃花之仙源。
丛林尽处长堤绕,柳外沙边行客少。
汀烟漠漠不成雨,汀树疏疏似飞鸟。
依稀水槛知谁家,疑是唐人洗药之温日。
问君此地何处寻,可买不惜捐千金。
君言此亦盘谷境,我已先从画中隐。
嗟君才气何堂堂,胸藏霖雨未八荒。
平明走马入黄阁,日晏文书纷雁行。
峨峨奎章九天上,白日旌旗下仙仗。
秋风插翮高颉颃,虽有此境何由往。
丈夫英气多难攀,九环宝带怀青山。
辋川墅,龙门滩,会买青鞋待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