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光的美丽景象。"山光物态弄春辉"一句,通过"弄"字传达了山光与春天气息之间轻柔互动的情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表达。而"莫为轻阴便拟归"则透露出诗人不愿因天色稍暗就急于返回的心境,他似乎更乐意在这迷人的春光中流连忘返。
接着,"纵使晴明无雨色"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便是晴朗的天气,也可能隐含着雨水。最后,"入云深处亦沾衣"则直接描绘了一种境界:诗人愿意走进云雾缭绕的地方,即使这样也难逃衣衫被湿润。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无惧、无畏,甚至乐在其中。
整首诗通过山光、春辉、阴霾与云雾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自由和探险精神的追求。张旭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山林世界之中。
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
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
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
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
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
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
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乱山孤骑,危楼暝角,暮天如画。
问酒前村,旗影冻云低亚。吟魂潇洒。
定绕遍谁家鸳瓦。天涯客,荒寒赋笔,俊怀慵写。
依约胭脂坡下。更红炉熨晓,翠尊消夜。
典尽貂裘,空记年时游冶。
风醒雪醉,又看到梅花开也。
还暗惹,一点相思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