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其一》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其一》全文
宋 / 赵善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夹道松阴若剪齐,前人种得几多时。

曾经行客频相恋,试问乡翁总不知。

暗引风声号绿野,密留云影挂苍枝。

今人惠物能如否,祇有摧残樵牧儿。

(0)
翻译
道路两旁的松树阴凉整齐得像被修剪过一样,这些树是前人种植了多少年呢。
过往的旅人常常对这些树木产生爱恋之情,但询问当地的老者却无人知晓详情。
它们静静地引导着风声,在绿色的原野上传播,密密地留下云影在苍老的树枝上挂着。
现在的人们还能不能像这样慷慨赠予,恐怕只有砍柴放牧的孩子们能感受到这种恩惠了。
注释
夹道:道路两旁。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
若:好像。
剪齐:修剪得整齐。
几多时:多少年。
行客:过往的旅人。
频相恋:常常产生爱恋。
乡翁:当地的老者。
总不知:无人知晓。
暗引:静静地引导。
风声:风的吹动声。
号:传播。
绿野:绿色的原野。
挂:留下。
今人:现在的人们。
惠物:慷慨赠予。
能如否:还能做到吗。
祇有:恐怕只有。
摧残:破坏。
樵牧儿:砍柴放牧的孩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道路两旁昔日松树成荫的景象,诗人感慨这些整齐如修剪过的松树是前人花费了多少时光精心种植的。行人过往常常对这美景流连忘返,然而询问当地老者,他们却对此历史一无所知。松林在风中低语,仿佛在诉说着绿色田野的故事,而浓密的云影则挂在枝头,增添了神秘与静谧。诗人反思,今日之人是否还能像古人那样珍视和保护这样的自然遗产,恐怕只有樵夫牧童才会留意并可能予以破坏。整体上,这首诗寓言了对环境变迁和文化遗产流失的忧虑,以及对人们尊重自然的呼唤。

作者介绍

赵善括
朝代:宋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猜你喜欢

月下小酌

草树已秋声,郊原喜晚晴。

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

下箸槎头美,传杯瓮面清。

追欢犹可勉,徂岁不须惊。

(0)

山园草木四绝句·其四蓼花

十年诗酒客刀州,每为名花秉烛游。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0)

秋怀三十六首·其一

七月夜初长,星斗争煌煌。

庭除经小雨,枕簟生微凉。

照物无遁形,虚鉴自有光。

照事无遁情,虚心自有常。

(0)

题王维画

摩诘本词客,亦自名画师。

平生出入辋川上,鸟飞鱼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行吟坐咏皆自见,飘然不作世俗辞。

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山绝涧开重帷。

百年流落存一二,锦囊玉轴酬不赀。

谁令食肉贵公子,不觉祖父驱熊罴。

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灿传新时。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

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釐。

谪官南出止均、颍,此心通达无不之。

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

人言摩诘是初世,欲从顾老痴不痴。

桓公、崔公不可与,但可与我宽衰迟。

(0)

柏石图诗,并叙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0)

夜泛西湖五绝·其二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