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得工师,因材结构宜。
不缘操斧巧,岂见豫章奇。
桴有飞龙翼,窗来玉女窥。
穹窿成画栋,岌嶪负文机。
伟自山林出,高为殿阙资。
天朝方采择,珍重所堪为。
大木得工师,因材结构宜。
不缘操斧巧,岂见豫章奇。
桴有飞龙翼,窗来玉女窥。
穹窿成画栋,岌嶪负文机。
伟自山林出,高为殿阙资。
天朝方采择,珍重所堪为。
这首诗描绘了木材在工匠手中转化为建筑奇迹的过程。诗人以“大木得工师”开篇,强调了木材与工匠之间的相互成就关系。通过“因材结构宜”,展现了工匠根据木材特性进行巧妙设计与构建的艺术。诗人借“不缘操斧巧,岂见豫章奇”一句,赞美了工匠技艺之高超,使得原本平凡的木材展现出非凡的美丽与价值。
接下来,“桴有飞龙翼,窗来玉女窥”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建筑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建筑本身就蕴含着生命与故事。诗人进一步通过“穹窿成画栋,岌嶪负文机”展现建筑的宏伟与精致,强调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最后,“伟自山林出,高为殿阙资”表达了木材从自然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支撑国家殿堂的重要元素,象征着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而“天朝方采择,珍重所堪为”则点明了对这种技艺与材料的高度重视与珍惜,体现了对传统工艺和自然之美的深刻认同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工匠的技艺与木材的美丽,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艺术与实用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