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阁开窗小憩閒,恰从云里看香山。
御园回望拈吟处,又在白云缥缈间。
芸阁开窗小憩閒,恰从云里看香山。
御园回望拈吟处,又在白云缥缈间。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从香山返回圆明园途中,经过玉泉山时的一次短暂休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皇家园林的和谐交融。
首句“芸阁开窗小憩閒”,仿佛是诗人从繁忙的政务中抽身,来到窗前,享受片刻宁静。这里的“芸阁”既指书斋,也暗含皇家图书馆之意,体现了乾隆作为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恰从云里看香山”,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云雾缭绕、仙境般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云端,俯瞰下方的香山,这种视角转换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皇帝超凡脱俗的气度。
第三句“御园回望拈吟处”,点明了诗人回望圆明园时的情景。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其精致与宏伟在此得到了体现。通过“拈吟处”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园中景色的深深喜爱,以及创作灵感的激发。
最后一句“又在白云缥缈间”,以“白云缥缈”再次强调了环境的空灵与超脱,同时也呼应了开头的“芸阁开窗”,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皇家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乾隆皇帝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以及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嵩山屋老灶有神,民争祠之日宰烹。
师与门人偶经行,即而视之因叹惊。
此唯土瓦和合成,是中何从有圣灵。
以杖敲之辄堕倾,须臾青衣出笑迎。
谢师为我谈无生,言讫登空如鸟轻。
门人问之拜投诚,伏地但闻破堕声。
君看一体情非情,皎如朗月悬青冥。
未證据者以事明,鞭草血流石吼升,涅槃门开见户庭。
老安怜儿为作名,金屑虽贵翳眼睛。
不见丛林老陕西,铁牛生得石牛儿。
泐潭扑面红尘起,四海禅流满地疑。
沩山作人热心肺,冷处著火人方知。
龙山说偈聊戏耳,万象惊叫天魔悲。
三生大士视云汉,和倡四座知为谁。
南台拱读万寿笑,生机妙语皆临时。
诸方传诵著精彩,不是龙山唱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