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日试跻攀。

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

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

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喜峰古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边疆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日试跻攀”,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壮阔的景象。诗人站在高耸的峰顶,远眺废弃的关隘,在夕阳的余晖中尝试攀登,既表现了其不畏艰难的精神,也暗示了边关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

颔联“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通过“豹旅”和“龙媒”的形象,分别象征着边防军队和草原上的骏马,展现了边疆的军事力量与自然景观的壮美。同时,“三秋”和“万里”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空间的辽阔,进一步突出了边疆的独特性。

颈联“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候鸟和寒花赋予情感,候雁似乎在追随诗人的思乡之情离去,寒花则仿佛在为即将返回的使臣送行。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体现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尾联“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诗人反思自己的努力与边防事务的关系,感叹自己的微小贡献似乎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同时,“伊吾”作为地名,此处可能暗指边疆的遥远与难以触及,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色和边疆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边防事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边防事业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过从伯麟书公旧宅有感

先子诸兄弟,惟公宿典型。

论文推老辈,养志祝遐龄。

生饮孙山恨,终艰伯道丁。

壮怀未中寿,此地讵堪经。

(0)

清閟阁怀先云林公

灌木丛篁绿野居,清高杨墓祖风余。

落花满径闻啼鸟,种芰盈池见跃鱼。

诗酒放怀天地阔,湖山浪迹水云虚。

当年洁癖超尘俗,洗马犹留一小渠。

(0)

和内游惠山

春风同试二泉茶,沁鼻香生隔涧花。

竹几藤床清且雅,果然胜地不繁华。

(0)

秋夜

指枕人无寐,盈庭月似霜。

秋深蛩语大,风静露华凉。

壮志随年减,闺愁入夜长。

何堪回首处,一雁正南翔。

(0)

鸥波馆从祖我素公游舫也公没舫去后十年璜值于金沙道中口占志感

解组归来赋远游,篷窗占断五湖秋。

未残太史留题墨,只少眠沙数点鸥。

(0)

寿春台八叔大人九十

阜乡仙裔出群生,齿德精神莫与京。

远绍宋贤传世泽,重恢明府旧家声。

敬宗收族惟培本,积善勤施岂钓名。

四代一堂身庆健,九龄三牧国恩荣。

耄年矍铄偏多兴,蔗境风流倍有情。

秀毓胶山挺人瑞,祥钟蓉泽会耆英。

筵开阆苑剖鳞脯,乐奏瑶台引凤笙。

更祝期颐登上寿,叨陪仙侣再飞觥。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