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山人夜泛湖,西风吹过藕花居。
扣门已值梵钟定,呼酒不来村店疏。
自振初衣闻杜若,偶寻奇迹问樵渔。
回船倒压星河影,绝胜浮槎上碧虚。
太华山人夜泛湖,西风吹过藕花居。
扣门已值梵钟定,呼酒不来村店疏。
自振初衣闻杜若,偶寻奇迹问樵渔。
回船倒压星河影,绝胜浮槎上碧虚。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泛舟湖上的宁静画面,诗人黄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色中的湖光山色与人文风情。
首句“太华山人夜泛湖”,点明了人物与时间背景,太华山人即诗人自己,在夜晚乘舟游于湖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西风吹过藕花居”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声与荷花的香气,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扣门已值梵钟定”描绘了诗人敲门时,寺庙里的钟声已经停止,暗示时间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呼酒不来村店疏”则通过呼唤酒而无人应答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人烟稀少。
“自振初衣闻杜若”一句,诗人穿着新衣,轻摇衣袖,似乎能听到杜若草的香气,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欣赏。“偶寻奇迹问樵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与普通百姓交流的愿望。
最后,“回船倒压星河影,绝胜浮槎上碧虚”两句,诗人将船行水面与星空倒映的景象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回船的动作仿佛是将星辰的光辉压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绝美的画面,与“浮槎上碧虚”的想象形成对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夜游湖上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滔滔法海,清浊混流。湛湛禅河,鱼龙变化。
杳杳无涯际,澄澄彻底寒。短棹孤舟,徒誇好手。
长竿画舫,方称男儿。风浪掀天,云雷匝界。
丝纶便掷,不顾危亡。
灵鳌锦尾上钩来,跛鳖盲龟随浪去。
满船装载,月渚芦湾。共乐升平,同歌道泰。
从前祖业,岂假外求。
截流到岸之人,且道是何面目。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
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
诸佛子,著眼看。严霜晓露,彻骨清寒。
匝地普天,通同实际。
休问得皮得髓,徒誇见浅见深。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閒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
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秋庭肃肃风颾颾,寒星列空蟾魄高。
支颐静坐神不劳,鸟窠无端吹布毛。
西天末叶,东土初枝。
趑趄梁魏兮形影相吊,冷坐嵩少兮路径委蛇。
将谓单传直指,谁知一握乱丝。
骂底恨底患在为人之师。
今则枝枯叶陨,敷茂何期。
有屈明明无雪处,临风只可自嘘戏。
聊陈菲供,来兮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