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强调了君主的重要性和其职责。开篇“天地间。人为贵。”表达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位置,以及人与其他生物相比之下的尊贵。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观点,将人的价值置于自然秩序之中。
接着,“立君牧民。为之执则。”说明了君主的角色是在人民之上,引导和管理他们,就像牧羊人一样。而“车辙马迹。经纬四极。”则形象地描述了君主活动的广泛性,如同车轮的轨迹和马蹄的印记遍布四方。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这两句强调了君主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包括了所有阶层和角落。而“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则指出了君主通过贤能和圣明来统领整个国家。
接下来的内容进一步描述了君主的职责,如封建五爵、井田刑狱等,展示了一种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同时,“有燔丹书。无普赦赎。”则表达了法律的严格性,不轻易宽恕。
最后几句“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批评了后来的统治者改变先前的法规,导致百姓负担加重,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统治理念的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和国家治理观,以及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通过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