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栖闲堂》
《栖闲堂》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古风

能栖不能闲,其心未可知。

能闲不能栖,其迹无已时。

栖闲一以名,二者兼得之。

昔春升其堂,尊酒饮于斯。

昆山日夕佳,陂池清渺瀰。

手植花柳间,田园粗充饥。

洁哉两龚家,异代犹许奇。

夫岂忘治功,而故与世违。

汉朝有蒲轮,用舍端不欺。

三江五湖口,君子谨其仪。

何以写我歌,遥遥记所思。

(0)
鉴赏

这首诗《栖闲堂》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栖”与“闲”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探讨了内心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实现。

首句“能栖不能闲,其心未可知”,提出了一种矛盾的状态,即一个人可能能够找到栖息之所,但是否能真正达到心灵上的悠闲自在,却难以知晓。接着,“能闲不能栖,其迹无已时”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强调了行动与内心的统一,指出如果只是追求闲适而不寻求栖息之地,那么这种闲适的状态将永无止境。

“栖闲一以名,二者兼得之”表达了理想的生活状态——既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又能享受内心的宁静。诗人回忆起春天在堂上饮酒赏景的美好时光,描述了日落时分的美景和池塘的清澈,以及亲手种植花柳,自给自足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

“洁哉两龚家,异代犹许奇”赞美了古代两位贤士龚遂和龚胜,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高尚品质依然被后人称颂。这一段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夫岂忘治功,而故与世违”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放弃世俗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的敬意,认为他们并非忽视治理国家的功绩,而是选择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最后,“汉朝有蒲轮,用舍端不欺”提到汉朝时期,贤士受到朝廷的尊重与重用,表明了在古代社会中,对于德才兼备之士的重视与认可。同时,诗人也借这句话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一个能够公正对待人才、尊重个人选择的社会。

“何以写我歌,遥遥记所思”则是诗人自我反思与情感的流露,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栖”与“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道德品质、个人选择和社会公正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鲁少卿挽词·其一

棣萼仪鸳缀,翛然两鬓斑。

时清嗟岁晚,游倦得身闲。

人在羲皇上,经传伯仲间。

桂枝芳未已,何止倍燕山。

(0)

送汪庄仲赴江东仓幕彊仲荆门签判·其五

见说荆门地,如门蔽楚荆。

旧时为内郡,今日号边城。

但守平平策,毋求赫赫名。

勉哉关决际,从此振家声。

(0)

送内弟汪耐翁随侍因赴临川推官

之子长才盍要津,未知此别几经春。

且为湓浦过庭子,径作临川入幕宾。

生长外家身已老,周旋中表意尤亲。

从今家问须情实,莫事虚文学外人。

(0)

赵左司挽词·其一

行谊高馀子,文章自一家。

岳神均客礼,敌国叹才华。

直节曾无苦,全瑜更不瑕。

儒流有遗恨,不见草黄麻。

(0)

祝通判挽词·其二

花县弦歌化,莲城水竹居。

旧寮情义厚,近别信音疏。

不作三刀梦,空垂别驾车。

新阡何处是,东望倍欷歔。

(0)

宜人史氏挽词

阀阅冠三朝,尊公两珥貂。

夫贤能尽礼,家贵肯期骄。

教子门风振,澄神性地超。

悼亡无可憾,直笔付孙樵。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