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鲁肃当年万人守。
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鲁肃当年万人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老翁在风雨中面临生活困境的情景。"里翁无人支缓急",说明老人年迈体弱,无人相助,面对墙坏的紧急情况显得力不从心。"天雨墙坏百忧集",雨水侵蚀导致墙壁损坏,各种忧虑纷至沓来。
他不得不"卖衣雇人筑得墙",反映出生活的艰难,连衣物都得变卖以应对修墙的费用,显示出他对安全的渴望和对财产的珍视。然而,"不虑偷儿披户入",他虽然修好了墙,但内心仍担忧小偷会趁夜潜入。
诗人进一步通过"夜寒干陬不经过"暗示,即使天气寒冷,小偷也不会轻易冒险,但"偷儿若来知奈何",仍然表达了他对潜在威胁的无奈和忧虑。最后,诗人以巴丘古城为例,"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意指即使像巴丘那样曾经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破的时候,暗示了即便有防备,也难以完全避免意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老翁的生活琐事,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不确定性,以及对安全防护的无奈与期待。陈与义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民生关怀和哲理思考。
门外新场滑似油,早禾已庆十分收。
虹霓不隔郊原雨,蜩蚻争催巷陌秋。
人乐风传迎社鼓,路长水溅采莲舟。
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墙东学侩牛。
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
柳塘水满双凫戏,稻陇泥深一犊行。
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
山阴道上柳如丝,策蹇悠悠信所之。
曲水已过修禊集,馀寒不减试灯时。
贫犹自力常谋醉,病不能闲日赋诗。
谁道茅檐苦幽独,一钩新月是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