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锦一丛铺碎彩。砖子安花,五色分无界。
借问家乡何处在。新加坡外珊瑚海。
性畏秋阴偏喜晒。小妒南强,香逗珠娘戴。
细子一苞无虱大。自家生出心头爱。
杂锦一丛铺碎彩。砖子安花,五色分无界。
借问家乡何处在。新加坡外珊瑚海。
性畏秋阴偏喜晒。小妒南强,香逗珠娘戴。
细子一苞无虱大。自家生出心头爱。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以"杂锦一丛铺碎彩"起笔,形象地展现出繁复多样的图案或花卉,犹如一块碎花砖上分布着五彩斑斓的花纹,界限分明却又和谐统一。接下来,词人将思绪转向远方,询问家乡究竟在何方,答案却出人意料地落在了"新加坡外珊瑚海",寓言式的表达中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性畏秋阴偏喜晒"一句,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他们害怕秋天的阴郁,更喜欢阳光的照耀,这可能暗示着对温暖和光明的向往。"小妒南强,香逗珠娘戴"进一步描绘了南方的热烈与活力,香气撩人,仿佛连珠娘(可能指代某种花卉)都为之倾倒,佩戴在身。
最后,词人对"细子一苞无虱大"的赞美,可能是对某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情喜爱,这无虫害的苞蕾就像他心中的珍宝,是他内心深处的挚爱。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和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
亢阳苦作厉,人物皆昏如。
兹辰一阴生,况与甘霖俱。
燔燄忽已扫,清气回堪舆。
我方病炎热,展转无宁居。
得此若新濯,洒洒心情舒。
依约小床润,点射明窗虚。
况我同胞子,千里来宁予。
雁行夜联榻,咫尺庭中隅。
琅琅语颇闻,喜今到吾庐。
伏枕听檐滴,漏下二鼓馀。
苏韦有故事,莫惜花笺书。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
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
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开缄见字即见翁,五百年来如转烛。
可怜人物两相求,落我掌中珠有足。
水边孤坟我曾拜,土冷烟荒骨难肉。
当时州吏岁劳问,于今祀典谁登录。
翁固不能知我悲,聊对湖山歌楚曲。
我歌湖山亦不知,惟有春鸠叫深竹。
归来把酒吊双缄,犹胜无钱对寒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