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俗常如病,看花亦似秋。
若无时复酒,宁遣镇长愁。
渐觉身非我,都迷蝶与周。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处俗常如病,看花亦似秋。
若无时复酒,宁遣镇长愁。
渐觉身非我,都迷蝶与周。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半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处理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处俗常如病,看花亦似秋。" 这两句通过将日常生活比作疾病,将看花与秋天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对美景物的淡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红尘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和远离尘嚣的心境。
"若无时复酒,宁遣镇长愁。"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的选择。他宁愿用酒来消愁,而不愿意让烦恼占据心头。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常用的解压方式之一——借助酒精来暂时逃避现实。
"渐觉身非我,都迷蝶与周。" 这两句诗中,"渐觉身非我"表达了一种灵魂超脱身体的感觉,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以形容心境的变化或对现实的疏离感。而"都迷蝶与周"则是在用蝴蝶和周公(周朝的开国君主)来比喻自己的迷茫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世间纷争的不解。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最后两句诗则是在说,对于诗人来说,用不着那些复杂多样的治疗之法,只需静坐以养心灵,便如同达到道家修炼中的至高境界——丹丘。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在物质追求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以及他对于精神寄托和超越尘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