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青螺雪海里,未逢此境谓虚拟。
梅花宜瘦亦宜肥,今日于梅叹观止。
香气濛濛,香色融融。吟香忘雪,辞难为工。
顷在寒山千尺雪,谓香在梅色在水。
其声疑在虚无中,乃今悟其言非是。
色香声备天为功,老干一枝临窗写,只恐毫端乏炉冶。
几点青螺雪海里,未逢此境谓虚拟。
梅花宜瘦亦宜肥,今日于梅叹观止。
香气濛濛,香色融融。吟香忘雪,辞难为工。
顷在寒山千尺雪,谓香在梅色在水。
其声疑在虚无中,乃今悟其言非是。
色香声备天为功,老干一枝临窗写,只恐毫端乏炉冶。
这首诗描绘了邓尉香雪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雪中的梅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几点青螺雪海里”,以“青螺”比喻远处的山峰,生动地描绘出雪海中点点山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壮丽的氛围。接着,“未逢此境谓虚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对未能亲见此景的遗憾。
“梅花宜瘦亦宜肥,今日于梅叹观止”两句,诗人赞美梅花无论瘦弱还是丰腴都别具风韵,今日见到此梅,感叹已达到极致的欣赏境界。接下来的“香气濛濛,香色融融。吟香忘雪,辞难为工”四句,通过香气与颜色的交融,以及诗人沉浸其中忘却外界寒冷的感受,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魅力和诗人的陶醉之情。
“顷在寒山千尺雪,谓香在梅色在水”两句,诗人回忆起在寒冷山岭中所见的千尺积雪,认为香气源自梅花,色彩则映照在水中,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香气与色彩之美。然而,“其声疑在虚无中,乃今悟其言非是”两句转折,诗人意识到之前的理解并不准确,真正的美在于色香声的和谐统一,而非简单的视觉或嗅觉体验。
最后,“色香声备天为功,老干一枝临窗写,只恐毫端乏炉冶”四句,诗人感慨自然之美的创造者是天地,即使是老树的一枝,也能够成为窗前的佳作。同时,诗人担心自己的笔力不足以完全表达这种美,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艺术表现力的谦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邓尉香雪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表达的追求。
千顷飞花特地寒,又随渔艇泊苍湾。
三高问讯来何巧,趁得冰湖看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