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天凉,芙蓉花发题目禅房。
老胡大道分明在,不必诸方问短长。
短不是短,长不是长。短长不是处,是道非思量。
思量不及,文彩愈彰。
秋山兮秋云片片,秋江兮秋水洋洋。
风悲兰社,天澹沧浪。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八月中秋天凉,芙蓉花发题目禅房。
老胡大道分明在,不必诸方问短长。
短不是短,长不是长。短长不是处,是道非思量。
思量不及,文彩愈彰。
秋山兮秋云片片,秋江兮秋水洋洋。
风悲兰社,天澹沧浪。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诗《偈十二首(其十)》由释文准所作,以八月中秋的清凉氛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禅意画面。诗人以芙蓉花开为题,寓言佛法如芙蓉般自然显现,无需过多外求或争论。
"老胡大道分明在"表达了佛法的清晰与直接,强调修行者应直接体悟而非寻求他人的见解。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短"与"长",揭示了佛法超越世俗的衡量,它既非短暂也非永恒,而是超越思维的存在。
"文彩愈彰"暗示了真理的内在光辉,不需言语修饰。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情,描绘秋山秋云、秋水秋风,营造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风悲兰社,天澹沧浪",风声悲凉,天空辽阔,寓意心境的开阔和对宇宙的敬畏。
最后,诗人以"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收尾,表达了禅修中的沉默与交流,真正的领悟往往在静默中自然产生,而非言语所能穷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和内心领悟的特点。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汀蒲换色,岸柳欺寒,征帆又落吴阊。
偻指萍踪,西泠草草三霜。
翩然梦回半枕,把欢游、付与斜阳。
紫霄远、想霓裳咏罢,月斧携将。
几度伤怀旧雨,况邻人怨笛,吹冷钱江。
两地离愁,知他仙佩何方。
蓉城倩谁寄语,道尘寰、有客相望。
雁去也,秣陵书、一例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