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有化人,来集周王庭。
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
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
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
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
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
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
昔者有化人,来集周王庭。
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
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
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
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
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
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
这首诗《杂诗二十二首(其二十一)》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宇宙的深邃思考。
诗中开篇描绘了一位“化人”降临周王之庭的奇幻场景,以“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两句,巧妙地将现实与幻象交织在一起,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超越。接着,“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几句,运用感官的混乱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却又真假难辨的世界之中。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惑感,飘忽不定的景象让人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但又感叹于自身渺小,难以触及星辰大海。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两句,诗人自比为未曾走出门户却怀疑自己已涉足天庭的凡人,形象地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则揭示了周围人的不解与自己的孤独,仿佛在追寻真理的路上,只有自己一人踽踽独行。
最后,“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点明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同时表达了对圣贤智慧的崇敬与追求。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