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变炎凉。秋感茫茫。新时草木亦昂藏。
堪笑当年陶令宅,篱菊粗黄。雪艳粲成行。
金缕衣长。绿荷低覆紫鸳鸯。
比似春华尤烂漫,恰耐冰霜。
四序变炎凉。秋感茫茫。新时草木亦昂藏。
堪笑当年陶令宅,篱菊粗黄。雪艳粲成行。
金缕衣长。绿荷低覆紫鸳鸯。
比似春华尤烂漫,恰耐冰霜。
这首词描绘了四季更迭中秋天的独特景象,诗人以观菊花会为契机,对秋日的景色和菊花的盛放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四序变炎凉",简洁地概括了季节变换,由炎热转为清凉,渲染出秋天的气息。"秋感茫茫",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景的广阔感受,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对自然的深深感慨。
接着,诗人赞赏了秋天的新时草木依然生机勃勃,特别是陶渊明式的篱下菊花虽朴素,却在寒霜中展现出坚韧的美,"篱菊粗黄","雪艳粲成行",形象地刻画了菊花的洁白与繁茂。"金缕衣长",可能是比喻菊花的花瓣如金线般细长,增添了华丽的视觉效果。
最后,诗人将眼前的秋荷与春天的花朵相比,认为它们在冰雪中更加灿烂烂漫,更能承受严寒,"比似春华尤烂漫,恰耐冰霜",赞美了菊花的坚韧与不屈,寓意着高尚品格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崇尚和对人生冷暖的哲思。
平沙浩如海,古石辗尽烂。
一朵飞来峰,巨掌擘各半。
山心既内养,石理不外散。
暗泉流草根,注涧却复断。
方当入山初,但觉马蹄慢。
景聚无虚引,境新得遥看。
人居同虎帐,僧饭煮鸾毈。
幽榻留云多,闲窗借青汉。
月廊老树垂,风殿春灯乱。
驿程与流年,夜烛光中换。
怪底寻梦难,铃语歇已旦。
只道沧桑又一度,神仙到此不识路。
自东而西亘千里,南北杳不知其数。
高无山绕低无沟,苍苍不动在上头。
书生眼孔一朝大,平视能穷百里外。
我疑元会初开辟,清气为神浊为魄。
浊中渣砾无处掷,撇向此间不爱惜。
不然寸土皆黄金,如何千里闲地弃置阴山阴。
不育人禽不生草,终古间隔华夷道。
空教过客泪沾裳,苦水煎茶马粪香。
赁舂那得梁鸿庑,充饥只有山羊脯。
十日哈密见谯橹,面黑虚黄我亦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