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南关外,真成万里行。
野花明绣节,山鬼辟龙旌。
原隰通周索,风烟接汉营。
欢呼听彝目,天意为销兵。
路出南关外,真成万里行。
野花明绣节,山鬼辟龙旌。
原隰通周索,风烟接汉营。
欢呼听彝目,天意为销兵。
这首清代诗人任兰枝的《关外》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关景象。首句“路出南关外,真成万里行”展现了旅程的遥远和艰辛,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漫长的旅途。接下来,“野花明绣节,山鬼辟龙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野花比喻为绣节,山鬼驱邪的龙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沿途自然景观与神秘氛围。
“原隰通周索,风烟接汉营”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感,原野和低洼之地连通着古代的道路(周索),风烟缭绕中仿佛能看到边关汉军的营地,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和军事的气息。最后两句“欢呼听彝目,天意为销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人们欢庆的目光期待着战争的结束,寓意着天意希望消弭战祸,回归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关景色,融入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边塞情怀。
万木参天绕寺篱,一声孤磬彻江湄。
楼边已失陈鸿记,亭上犹存杜牧诗。
细雨乍经岩溜响,嫩苔长积石桥危。
知予好古心常切,僧与前山觅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