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途中》
《秋日途中》全文
元 / 刘秉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

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

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

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

(0)
鉴赏

这首《秋日途中》由元代诗人刘秉忠所作,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功名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联“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功名的虚幻与人生的短暂、愁苦交织在一起。半纸功名,象征着追求的成就,却换来了满地的愁绪,使得原本年轻的头颅也早早地染上了白发。这种对功利与时间流逝的感慨,直击人心,让人不禁反思人生的价值所在。

颔联“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进一步深化了对功名的探讨。这里借用历史典故,以汉初名臣曹参和汉代名将李广为例,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曹参相位显赫,李广战功卓著,但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颈联“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转而描写了一幅秋日途中的自然景色。曲水蜿蜒,乱山起伏,红树点缀其间,夕阳西下,云霞映照,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这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人生的变迁与无常。

尾联“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以归鸦投林的场景结束全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写照。归鸦象征着回归与结束,而诗人却在自嘲中表达出对忙碌一生、未能真正解脱的无奈与感慨。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绪的总结,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综观全诗,《秋日途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功名、人生、自然与自我反思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秉忠

刘秉忠
朝代:元   字:仲晦   号:藏春散人   籍贯:邢州(今河北邢台市)   生辰:1216-1274年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猜你喜欢

句·其一

盘古榜中同进士,伏羲手里探花郎。

(0)

思佳客·其一竹西从人去数年矣,今得归,偶以此烦全美达之

曾醉扬州十里楼。竹西歌吹至今愁。

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重寻罗带认银钩。

挂帆欲伴渔人去,只恐桃花误客舟。

(0)

蝶恋花·其三观雪作

姑射真仙蓬海会。驭气乘龙,作意游方外。

冬后剪花飞素彩。腊前陨璞抛团块。

羃羃锦云相映带。川谷林峦,混一乾坤大。

白玉装成全世界。江湖点染微瑕颣。

(0)

瑞鹧鸪·其一登博见楼作

与君蹑足共凭阑。俯视周回四面山。

目静鲁邦心渺渺,气吞梦泽意闲闲。

烟云变化更明晦,乌鹊忘机互往还。

唤取黄尘冠盖客,暂来徙倚片时间。

(0)

瑞鹧鸪·其二

几时芟棘剪蒿蓬。付我天然地一弓。

乔木茂林森耸耸,遥岑叠嶂碧重重。

水心台榭超尘表,楼上乾坤跨域中。

黄鹤巴陵千古事,那知不是此衰翁。

(0)

满江红·其一

惨惨枯梢,初疑似、真酥点滴。

见深红蒂萼,方认早梅消息。

粉艳牵连春意动,冰姿照映霜华白。

伴苍松、修竹似幽人,相寻觅。香远近,枝南北。

幽涧畔,疏篱侧。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

渭水渔翁方入社,西湖处士成陈迹。

爱平生、炯炯岁寒心,无今昔。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