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从其内容和风格来看,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个性。开篇“不与人争鹿”即表明了诗人的这种态度,不愿意参与世间的竞争,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纯净。
“常留客脍鲸”则描绘了一种宴宾客、款待朋友的情景,“脍鲸”是指精美的食物,这里可能暗示诗人以高雅的方式接纳四方宾朋,展现了其豁达和包容。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中的“遍参”可能指的是遍布的松针或其他事物,“埋雪立”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而“轻举御风行”则是诗人乘风而行,如同仙境一般,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中,“鸣止”可能指的是鸟儿停止了歌唱,“三千岁”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时间的长久,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悠久历史的敬仰和沉思。而“游观数十城”则显示出诗人广泛的游历生活和丰富的阅历。
最后两句“前篇方出喙, 又报后篇成”则是说到诗人的创作,一首诗刚刚完成,又紧接着另一首诗也已经完成了。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反映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投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个人生活和创作过程,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高洁自远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才华和个性,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
双亲久沦逝,遗榇空山藏。
岁月谅已远,抚昔增感伤。
仪刑渺何之,想像空徬徨。
悠悠人子心,沈痛何时忘。
虚亭纵遥览,竹树森微茫。
轻云敛还舒,列岫纷低昂。
岩松布清阴,溪艇浮沧浪。
骋望极遐旷,白首在异乡。
邈兹九京隔,慨叹徒深长。
行行更回顾,泪下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