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
子因书曰狩,世始识为麟。
出匪于中国,来常以圣人。
皆云麇且角,谁辨兽而仁。
已叹吾无位,于嗟汝不辰。
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
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
子因书曰狩,世始识为麟。
出匪于中国,来常以圣人。
皆云麇且角,谁辨兽而仁。
已叹吾无位,于嗟汝不辰。
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即在边疆地区获得了类似传说中的麟兽。开篇"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表明这种神异的生物来自遥远的西方边陲,它的出现是祥瑞之兆。紧接着"子因书曰狩,世始识为麟"则说明这种生物被记录下来,并且被人们认定为传说中的麟。
诗人通过"出匪于中国,来常以圣人"一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些奇特的生物不是凡物,它们的出现往往与圣人的降临相伴。接下来的"皆云麇且角,谁辨兽而仁"则是说尽管人们都称赞它有美好的角和身躯,但到底什么样的动物才能被认为是仁慈的呢?
随后,诗人感叹"已叹吾无位,于嗟汝不辰",似乎是在表达自己虽然没有得到这样的荣耀,但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幸运而感到悲哀。最后两句"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则是说茂陵地区的人们喜爱这种奇特的生物,而当人们获得这样神异的东西时,却又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奇特动物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于未知事物既有好奇也有一定的怀疑和哲思。同时,这种对传说中瑞兽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祥瑞征兆的一种期待心理。
吴王宫阙草萋萋,飞阁重登意转迷。
洗砚池边云欲暝,拜郊台上日平西。
湖涵远浪千帆没,树响悲风一鹘栖。
江海鸱夷招不返,荒烟野水鹧鸪啼。
茅生绝艺天下无,何以刻此观弈图。
刘商见之亦惊倒,神妙似与龙眠俱。
松阴对弈者谁子,岂非角里园公乎。
云绡雾縠古冠佩,童颜雪顶沧溟枯。
野樵旁立太痴绝,归来始觉仙凡殊。
斧柯竟化作尘土,世间甲子真须臾。
老夫只解饮醇酒,一着输赢曾放手。
市廛有地寄閒身,却觅南山橘中叟。
贞节之妇何代无,大节直与忠臣俱。
高风凛凛出肝胆,皎如日月行天衢。
江淮丧乱复何有,衣冠扫地悲穷途。
眼明见此节妇传,胸中愤气为之苏。
夫君疾病有遗语,身后之事当何如。
上有高堂之老姑,下有乳哺之二雏。
浮云无根白日短,黄尘有尽沧溟枯。
沧溟易枯日易短,妾心到死终难渝。
夫君一去三十载,二雏茕立今为儒。
迩来世俗薄如纸,抚琴南望空嗟吁。
为臣不能报明主,七尺有躯空丈夫,呜呼七尺有躯空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