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为扉阖槿为藩,不似公家地尽宽。
阶下才容数片席,窗前也种十馀竿。
蜗牛舍畔幽丛小,行马门中翠影寒。
应似鹪鹩与鹏鸟,一枝层汉各心安。
荜为扉阖槿为藩,不似公家地尽宽。
阶下才容数片席,窗前也种十馀竿。
蜗牛舍畔幽丛小,行马门中翠影寒。
应似鹪鹩与鹏鸟,一枝层汉各心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自在的生活状态。开篇“荜为扉阖槿为藩”两句,设置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其中“荜”、“槿”都是常见的野生植物,用以比喻诗人居所的简陋与隐蔽,而“不似公家地尽宽”则表明这里与官府宏伟的建筑不同,显得狭窄而幽深。
接着,“阶下才容数片席,窗前也种十馀竿”描述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尽管空间狭小,但依然能摆放几张席子,窗前还能种植一些竹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蜗牛舍畔幽丛小”一句,则是通过蜗牛这种低微生物的居所来形容环境之隐蔽。蜗牛常在草丛中筑巢,故“幽丛小”强调了一个宁静而不为人知的角落。
“行马门中翠影寒”一句,则描绘出诗人外出的情景,即使是走在马背上,也只能看到门前那一抹清冷的竹影,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幽深与静谧感。
最后,“应似鹪鹩与鹏鸟,一枝层汉各心安”则是通过比喻,以小鸟在树枝间栖息自得的情景,来表达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享受。鹪鹩、鹏鸟都是小型鸟类,它们在一枝之上也能找到归宿,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是安宁而自适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以及在这种生活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
幽虑积不展,春霁试登陟。
绵绵朝浦云,荒荒东野日。
陵隰已荑荣,凯风渐披拂。
恣策先徒旅,穷梯历险仄。
羁怀揽兹晨,缘感涕沾臆。
两仪经俶扰,一纪殊悯默。
节候愆芳岁,佳期缅遗佚。
夙钦梁鸿隐,远慕孙登识。
于郊恒利需,固志巩用革。
潜渊未徙溟,薄汉方垂翼。
神皋憺孤往,异境资冥索。
独抚丘中琴,弦绝成悽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