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偏称北窗眠,火色那知满大千。
翠石当櫩钦独立,白云推牖告初旋。
歌来燕子欺箫鼓,舞歇荷花谢锦缠。
更爱此君能脱俗,青筠孤影夕阳天。
晚凉偏称北窗眠,火色那知满大千。
翠石当櫩钦独立,白云推牖告初旋。
歌来燕子欺箫鼓,舞歇荷花谢锦缠。
更爱此君能脱俗,青筠孤影夕阳天。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清凉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首句“晚凉偏称北窗眠”,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凉爽使得在北窗休息成为一种享受。接下来,“火色那知满大千”一句,以“火色”象征夏日的炎热,反衬出晚凉的宜人,同时暗含宇宙之大,万物皆有其时的哲理。
“翠石当櫩钦独立,白云推牖告初旋”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翠绿的石头仿佛独立于空间之中,而白云似乎在窗户前轻轻旋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歌来燕子欺箫鼓,舞歇荷花谢锦缠”则进一步展现了夏夜的生机与活力。燕子的歌声似乎比箫鼓更为悦耳,荷花的舞蹈虽已结束,但其美丽的痕迹(锦缠)依然留在人们心中。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最后,“更爱此君能脱俗,青筠孤影夕阳天”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竹子以其高洁的形象,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品质,即使在夕阳的余晖中,其孤影依然显得格外清雅。这一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追求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赞美。
百尺红亭对万峰,平明相送到斋钟。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纷纷堕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