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嘲。
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
山卓数枝笔,天横一幅绡。
霞收红晕浅,溪褪绿痕消。
个里风烟冷,于中景物饶。
飞黄凌翠阁,寒碧瞰红桥。
酒尽香凝瓮,诗成锦掣标。
朱衣扶客醉,翠袖殢人娇。
屏帐接千里,画图连九霄。
长风来水尾,斜日转山腰。
赤脚支筇稳,苍头控马骄。
老臣今已矣,儿女总金貂。
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嘲。
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
山卓数枝笔,天横一幅绡。
霞收红晕浅,溪褪绿痕消。
个里风烟冷,于中景物饶。
飞黄凌翠阁,寒碧瞰红桥。
酒尽香凝瓮,诗成锦掣标。
朱衣扶客醉,翠袖殢人娇。
屏帐接千里,画图连九霄。
长风来水尾,斜日转山腰。
赤脚支筇稳,苍头控马骄。
老臣今已矣,儿女总金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名为“丹青阁”的地方所见所感。开篇“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嘲”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初步领悟和好奇心态,“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早晚两种不同的风光。
“山卓数枝笔,天横一幅绡”用鲜明的画面语言,勾勒出山川与天际相接的壮丽图景。接着,“霞收红晕浅,溪褪绿痕消”进一步描写了日落时分的美妙景象。
“个里风烟冷,于中景物饶”转而表现诗人对这份宁静与丰富景致的欣赏。而“飞黄凌翠阁,寒碧瞰红桥”则是对丹青阁建筑的描绘,它与自然融为一体。
“酒尽香凝瓮,诗成锦掣标”暗示了诗人在此处的欢乐宴饮和文学创作。紧接着,“朱衣扶客醉,翠袖殢人娇”则表现了一场愉悦的聚会。
“屏帐接千里,画图连九霄”描绘了丹青阁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它与天地相通的意境。末尾,“长风来水尾,斜日转山腰。赤脚支筇稳,苍头控马骄”则是对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生活状态的描绘。
诗的最后两句“老臣今已矣,儿女总金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和现实中的家庭幸福。整首诗通过对丹青阁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
镜中花貌。尽红红白白,张家好好。
四面凉云风皱酒,心在玉壶天晓。
借竹为墙,呼山入郭,秋沁瑶华岛。
蜻蜓款款,游鱼唼唼芳草。
亭子宛似湖心,放翁诗境,坏砌苔痕饱。
七百馀年留一舸,多少闹红遗老。
南泊寻香,西湖饮渌,梦影三生少。
茫茫万事,知非我辈能了。
睡红乍洗,凉翠新装,清晨出浴华池。
露影含娇,无人故作风欹。
将开未开更好,幻巫山、嫩到瑶姬。
纤鳞动,把铜华皱了,片片胭脂。
半世曾看太液,记殿头红日,花外黄旗。
各认前生,个中心苦怜伊。
清墩一条波路,说君恩、西海为期。
吟未已,叶田田、飞下鹭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