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
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
分水邻封客,双珠明月来。
今朝修禊处,并是永和才。
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
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
分水邻封客,双珠明月来。
今朝修禊处,并是永和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新复兰亭举行的雅集,诗人徐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聚会的盛况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
“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 开篇即以“命驾”、“流觞”两个典故,点明了聚会的高雅与自由。千里之行,象征着嘉宾们的远道而来;九回流觞,则寓意着酒令的流转与欢聚的循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聚会的规模与形式,也暗示了参与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 这两句通过马嘶与鸟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氛围。马嘶声声,似乎在山谷间回荡,却并未冲破宁静的环境,反而增添了聚会的生动气息。而鸟影在杯中跳跃,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描绘,也是对聚会中饮酒赋诗、畅谈风月情景的隐喻。
“分水邻封客,双珠明月来。” “分水”二字巧妙地将聚会地点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暗示了聚会所在之地的地理特色。而“邻封客”则指来自不同地方的宾客,他们如同星星般汇聚于此,共同享受这场盛宴。最后,“双珠明月来”一句,以“双珠”比喻聚会中的佳人,她们如明月般照耀着聚会,为这场盛会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色彩。
“今朝修禊处,并是永和才。” 最后两句总结了聚会的意义与价值。修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通常在春季举行,以清洁身心、祈求吉祥。在这里,诗人将聚会比作修禊,意味着这次聚会不仅是一场欢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与心灵的净化。同时,“永和才”三字,暗指聚会的参与者都是才华横溢之士,他们在此交流思想、抒发情感,仿佛回到了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聚会的盛况,体现了聚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韵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风采,以及聚会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自然之美。
江城寒气入肌肤,得告归来强自扶。
五马独能寻杜老,一床深愧致文殊。
体虚正觉身如幻,谈剧能令病自无。
明日出门还扰扰,年来真畏酒家垆。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肩舆袅袅渡浮梁,吏隐知君寄一仓。
十里遥看飞皂盖,小轩相对有壶浆。
清霄往往投车辖,永日霏霏散篆香。
留滞淮南久仍乐,莫年何意复为郎。
万斛尘飞日为霾,无心退食自成斋。
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
卧病空看帆度碛,诵诗犹记雪填阶。
夹河南北俱形胜,且借高城作两崖。
楚蟹吴柑初著霜,梁园官酒试羔羊。
老如计相非无齿,清似留侯未却粮。
杖屦稍通宾客过,肴蔬要遣子孙尝。
诏书委曲如公意,幕府新除朱绂郎。
朱绂还家罢倚门,留都无事最宜亲。
下车趋走惊邻舍,决狱平反慰老人。
相见只今多邂逅,旧游他日半埃尘。
何年重起扁舟兴,会作东湖十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