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流年钓渭馀,累朝耆德竟谁如。
挥金疏傅宁因酒,辞印虞卿祇为书。
乔木尚存司寇里,生刍欲挽府公车。
莫将伯道论天道,千古高名总未虚。
屈指流年钓渭馀,累朝耆德竟谁如。
挥金疏傅宁因酒,辞印虞卿祇为书。
乔木尚存司寇里,生刍欲挽府公车。
莫将伯道论天道,千古高名总未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大司寇长兴顾公的悼念之作。诗中以“屈指流年钓渭馀”开篇,巧妙地将顾公的生平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对顾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的感慨。接下来,“累朝耆德竟谁如”一句,直接赞美了顾公作为一代耆德的卓越才能与贡献。
“挥金疏傅宁因酒,辞印虞卿祇为书”,这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赞扬了顾公的高尚品格和清廉作风。疏傅和虞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廉洁官员,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顾公并非因个人嗜好或私利而行事,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乔木尚存司寇里,生刍欲挽府公车”两句,以自然景物和传统习俗来寄托哀思,暗示顾公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功绩如同司寇里的乔木一般永存,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以生刍(古代祭奠逝者的一种习俗)挽留顾公的深切情感。
最后,“莫将伯道论天道,千古高名总未虚”两句,既是对顾公高尚人格的肯定,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诗人认为不应将顾公的去世视为天道的安排,而是强调其千古留名的实至名归,表达了对顾公崇高品德和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顾公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传递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价值的深刻思考。
晓阴薄。
隔屋呼晴噪鹊。
长烟袅、轻素望中,林表初阳照城郭。
秋容自寂寞。
清浅溪痕旋落。
桥虹外,明嶂万重,云木千章映楼阁。
天涯信飘泊。
漫水绕郴山,尺素难托。
文园多病宽衣索。
最长笛声断,画阑凭暖,黄昏前后况味恶。
甚良宵闲却。
辽邈。
误行乐。
料恨寄徽弦,心倦梳掠。
西风满院垂帘幕。
对千里明月,五更悲角。
归期秋尽,尚未定,怎睡著。
□中原望眼,正汉水、接天流。
渐霁雨虹消,清风面旋,借我凉秋。
草庐旧三顾处,但孤云、翠壁晚悠悠。
唯有兰皋解佩,至今犹话离愁。
迟留。
叹息此生浮。
去去老沧洲。
念岁月侵寻,闲中最乐,饱外何求。
功名付他分定,也谁能、伴得赤松游。
尊酒相逢,更莫问侬,依旧狂不。
小桥直。
林表遥岑寸碧。
斜阳外、霞绚晚空,一目千里总佳色。
初寒遍泽国。
投老依然是客。
功名事,云散鸟飞,匣里青萍漫三尺。
重来怆陈迹。
又水褪沙痕,风满帆席。
鲈肥莼美曾同食。
听虚阁松韵,古墙竹影,参差犹记过此驿。
傍溪南山北。
悲恻。
暗愁积。
拥绣被焚香,谁伴孤寂。
追寻恩怨无穷极。
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
那堪檐外,更夜雨,断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