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东窗下对海石榴的赞美。开篇“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两句,既定了场景,又点出了海石榴的珍奇与罕见。接下来,“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通过珊瑚和绿水的对比,强调了海石榴的璀璨光泽,即便是 珊瑚这等宝物也难以与之相比。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两句,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海石榴散发的清香和晚归的鸟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中的“愿为”表达了诗人对这珍贵花果的渴望,并想象自己成为那枝头上的海石榴,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亲近的无奈,以及通过远观来满足内心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海石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渴望。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饭。
坐间惟恒斋,从此不再见。
金陵谒南皮,拒客若有愠。
武昌复持节,枢府颇受怨。
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内乱。
山中和三诗,自喜得閒散。
国命难久延,大力负夜半。
二三贵人者,愦愦孰可谏?
此卷诚尤物,展览历忧患。
胜情吾何有,话旧且自遣。
文襄复新疆,首刊《吾学录》。
理坏而匿作,响应一何速。
及序马君集,原乱论犹笃。
犯上由放言,遂为天下毒。
伤哉今日祸,老辈固已烛。
治世行同伦,礼义众所服。
邪说兴几载,遽令庙社屋。
逸民秉家法,毛骨见卓荦。
吾生晚可哀,披图想河岳。
蛰仙将入觐,忠愤不可当。
我于三薰之,少安莫怒张。
事君信乃谏,未信必两伤。
百伤亦不惜,知子抱烈肠。
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
睹子朴直姿,当使群疑亡。
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
朝廷患多欲,孰知我非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