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líndōngchuānghǎishíliú
táng / bái

dōngchuāngxiàhǎiliúshìsuǒ
shānyìng绿shuǐwèiguānghuī

qīngxiāngsuífēngluòhǎoniǎoguī
yuànwèidōngnánzhīluó

yóugòngpānzhéyǐnlǐngwàngjīnfēi

注释
鲁女:指鲁地的少女。
东窗:东边的窗户。
海榴:石榴花。
世所稀:世间罕见。
珊瑚:宝石般的珊瑚。
绿水:碧绿的水。
未足:不足以。
光辉:光彩。
清香:清新的香气。
发:散发。
落日:夕阳。
好鸟:美丽的鸟儿。
东南枝:比喻自己。
罗衣:华丽的丝绸衣服。
攀折:采摘。
引领:遥望。
金扉:金色的门扉。
翻译
鲁地的少女在东窗下,石榴花世间罕见。
珊瑚映衬着碧绿的水,却无法与她的光彩相比。
清新的香气随风飘散,夕阳时分,好鸟归巢。
我愿成为那东南方的枝条,低垂轻拂过她的罗衣。
无缘与她共同采摘,只能遥望那金色的门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东窗下对海石榴的赞美。开篇“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两句,既定了场景,又点出了海石榴的珍奇与罕见。接下来,“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通过珊瑚和绿水的对比,强调了海石榴的璀璨光泽,即便是 珊瑚这等宝物也难以与之相比。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两句,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海石榴散发的清香和晚归的鸟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中的“愿为”表达了诗人对这珍贵花果的渴望,并想象自己成为那枝头上的海石榴,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亲近的无奈,以及通过远观来满足内心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海石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渴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廿四晓

哀情易伤春,飞花正如雪。

花前思往事,无处不悽绝。

昨朝花始开,今日花将歇。

我虽非落花,弹指必俱灭。

逝者固已辞,存者行渐别。

眼中亲爱者,一一愁见夺。

与君永今朝,为予誓皎日。

(0)

刘聚卿属题文徵明石湖画卷卷中有张文襄乙未十月题诗翁文恭庚子四月和文衡山三诗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饭。

坐间惟恒斋,从此不再见。

金陵谒南皮,拒客若有愠。

武昌复持节,枢府颇受怨。

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内乱。

山中和三诗,自喜得閒散。

国命难久延,大力负夜半。

二三贵人者,愦愦孰可谏?

此卷诚尤物,展览历忧患。

胜情吾何有,话旧且自遣。

(0)

左子异求题文襄公二十九岁小像

文襄复新疆,首刊《吾学录》。

理坏而匿作,响应一何速。

及序马君集,原乱论犹笃。

犯上由放言,遂为天下毒。

伤哉今日祸,老辈固已烛。

治世行同伦,礼义众所服。

邪说兴几载,遽令庙社屋。

逸民秉家法,毛骨见卓荦。

吾生晚可哀,披图想河岳。

(0)

舍饭寺

燕市秋衣已化缁,高楼何处问归期。

西风斜日无人院,乞与粗宫作住持。

(0)

海藏楼杂诗·其二十二

蛰仙将入觐,忠愤不可当。

我于三薰之,少安莫怒张。

事君信乃谏,未信必两伤。

百伤亦不惜,知子抱烈肠。

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

睹子朴直姿,当使群疑亡。

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

朝廷患多欲,孰知我非狂?

(0)

述意

吊死扶伤二载馀,坚持不杀竟何如。

悬知胡越同舟谊,远胜孙吴相斫书。

长策犹须教耕战,穷边可使阙储胥。

谁人错讶经营意,规复南交计尚疏。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