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桑林赤土冈,蓬茅小径度牛羊。
似闻流乞之唐汝,叹息何人为发仓。
黄叶桑林赤土冈,蓬茅小径度牛羊。
似闻流乞之唐汝,叹息何人为发仓。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首先,“黄叶桑林赤土冈”一句,以“黄叶”、“桑林”、“赤土冈”构成了一幅秋天的风景画面。黄色的树叶覆盖着桑林,映衬在红褐色的土地上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对色彩的描绘,也传递了秋季枯萎、丰收与贫瘠并存的意象。
接着,“蓬茍小径度牛羊”一句,则转向了乡间生活的景象。蓬茅(一种野草)丛生的小路上,牛羊悠闲地穿行,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平静、宁和农村生活的向往。
“似闻流乞之唐汝”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古代贤士流离求索的声音。这里的“唐汝”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但在这首诗中,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对知识、智慧和正义的追寻。
最后,“叹息何人为发仓”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色,不禁发出叹息,想知道是谁在这个秋天里开启了粮仓,释放出生命与希望。这不仅是一个实际行动的问题,也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探问,触及到了人类对于生存、慷慨和道德的深层次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
结茅远人村,破屋水半扉。
凉叶堕清响,空山转斜晖。
微官卧江汊,素心久依依。
十年天涯秋,摇落月芳菲。
马蹄岁月去,梦蝶东南飞。
平生丘壑志,有言辄乖违。
不如孤征鸿,春风自知归。
木落江城风露寒,坐惊芳岁逼彫残。
晚来自爱一杯暖,老去元无九日欢。
拟借灵均兰作佩,尚馀陶令菊堪餐。
平生遍插茱萸处,短梦悠悠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