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叠山送淮安士友韵》
《和叠山送淮安士友韵》全文
宋 / 王奕   形式: 七言律诗

金台去棹倚云开,和饯诸诗已罄怀。

行计竟为尊鲁出,橹声相逐过江来。

定逢归旆荣桑里,岂料危机伏茗杯。

愿梓新吟留宇宙,也胜苏武得生回。

(0)
注释
金台: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京城。
棹:船桨。
罄怀:倾尽心力,表达深厚的情感。
尊鲁:对鲁地的尊重,可能指目的地或重要人物。
归旆:归来的旗帜,象征荣耀。
茗杯:茶杯,暗含可能的陷阱。
梓:古代刻书常用梓木,此处指著作。
苏武:汉朝使臣,因坚守节操被困匈奴,后获释归国。
翻译
华丽的船只离开金台,伴随着云彩,诗人们已经倾尽了离别的赠言。
出行的计划竟然因为尊重鲁地而决定,船桨声追逐着越过江面而来。
必定能迎接归来的旌旗,在家乡的桑树林里,却未料到危险潜藏在茶杯之中。
但愿你的新作能流传千古,即使比不上苏武那样重获生机的壮举。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和叠山送淮安士友韵》。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

首句“金台去棹倚云开”,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遥望天际的情景,“金台”象征高洁的境界,“去棹”则是指远离尘世的帷幕,而“倚云开”则是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开阔胸襟。

接着,“和饯诸诗已罄怀”,诗人通过吟咏古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深。这里的“罄”指的是将酒倒尽,比喻着把所有的情感都倾诉而出。

第三句“行计竟为尊鲁出”,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安排,意在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这里的“尊鲁”可能是指古代圣贤,如孔子游历至鲁国,以此自比。

第四句“橹声相逐过江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与朋友在江边相送,船行水上,桨音相继,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一种预感。

第五句“定逢归旆荣桑里”,诗中的“定逢”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事件,而“归旆荣桑里”则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平静安逸的环境中度过一生。

第六句“岂料危机伏茗杯”,却又转折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岂料”表示出乎意料,“危机”指的是潜藏的危险或困境,而“伏茗杯”则是比喻着在平凡的生活中隐藏着的不安。

末了,诗人表达了希望:“愿梓新吟留宇宙”,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千古,不朽于世。最后,“也胜苏武得生回”则是通过历史上苏武不屈的精神来表达对朋友的鼓励和祝福,希望他能像苏武那样坚韧不拔,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本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离合、得失成败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怀和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奕
朝代:宋   字:伯敬   号:斗山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生辰:1293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猜你喜欢

太常乐章又七首·其六送神

悬象著明,照临下土。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0)

上元夜会慎大詹西斋分题得歌字

帝里风光上元节,乌衣旧巷喜经过。

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

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

(0)

溪头

溪头石磴坐盘桓,时见修鳞自往还。

可是水深鱼极乐,不须妄想要垂竿。

(0)

题李季章中书舍人石林堂

紫微仙人今太白,不爱好官爱奇石。

顷从道山归雪山,一叶渔船一横笛。

船过宣池月满空,乘云飞上九华峰。

十指一掇九芙蓉,和月擎取归船中。

归到雁湖秋水碧,万斛酒船觞九客。

蟆颐诸峰作不速,不待折简登几席。

侬与石兄殊不疏,问讯别来安稳无。

(0)

次乞米韵

鲁公尚有粥为食,卢老今无僧作邻。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俗子岂知贫亦好,未须容易向渠陈。

(0)

中涂小歇

山僮问游何许村,莫问何许但出门。

脚根倦时且小歇,山色佳处须细看。

道逢田父遮侬住,说与前头看山去。

寄下君家老瓦盆,它日重游却来取。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