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邀赏凤城隈,献岁春从淑气回。
斋里花停羌笛奏,尊前雪待郢歌来。
上林渐及芳菲日,东府今推赋咏才。
独有何郎惊节序,十年官阁兴偏催。
尺书邀赏凤城隈,献岁春从淑气回。
斋里花停羌笛奏,尊前雪待郢歌来。
上林渐及芳菲日,东府今推赋咏才。
独有何郎惊节序,十年官阁兴偏催。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司马曾公邀请诗人欧大任到他的澹然斋中赏梅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与文人间的雅集之乐。
首联“尺书邀赏凤城隈,献岁春从淑气回”以“尺书”点出友人邀请的信件,而“凤城隈”则暗示了地点的尊贵与雅致。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预示着新一年的美好开始。
颔联“斋里花停羌笛奏,尊前雪待郢歌来”进一步描绘了斋内的景象。羌笛声悠扬,似乎在为花儿伴奏,而等待着郢地的歌声,即高雅的吟唱,预示着文人雅集的氛围浓厚。
颈联“上林渐及芳菲日,东府今推赋咏才”将场景扩展至更广阔的背景,上林苑中春色渐浓,正是赏花赋诗的好时节。同时,东府推崇赋咏之才,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期待。
尾联“独有何郎惊节序,十年官阁兴偏催”以何郎(可能指何逊)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对季节更替感到惊喜之情。十年官阁,或许暗示了友人在官场的岁月,而“兴偏催”则表达了对这次相聚的特别期待与兴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赏梅的雅趣,也蕴含了对友情、才华与季节更替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风雅与深意。
泠泠梓水源,郁郁青山趾。
中有两书堂,如鹄东西峙。
为问作者谁,吾宗有先子。
当其全盛时,纷纷集多士。
弦诵出林樾,灯火照墟里。
固将希圣贤,岂独事青紫。
两雏得联升,家誉亦腾起。
自从兵革来,家业已中燬。
人民嗟久非,山川幸良是。
云礽今复兴,白日盛桑梓。
昂昂用泰君,志可延世美。
朅来南山中,相从订家史。
派分沙阳房,源共篁墩祀。
乃知文庆深,流泽耿未已。
堂构非侈观,诗书乃末技。
绍述或有托,尔祖为不死。
勉㫋君后人,藏修自兹始。
野钱穷一卮,山行费双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