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西山弘济院住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一龛灯火宿山寮”描绘了夜晚山中寺庙内的一盏孤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人静方知上界高”一句,通过对比人声的寂静与天空的辽阔,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之大的感慨。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和树木赋予生命,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千峰之上,仿佛寒气中透出月色;而群木在夜间则如同海浪般发出涛声,生动展现了夜晚山林的动态美。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惧怕自然环境的寒冷,反而觉得与烟霞的接触是一种劳而不倦的乐趣。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一句,诗人感叹于世俗的忙碌和束缚难以摆脱,只有在五更时分的清梦中才能暂时逃离现实,体验到心灵的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沈香亭前燕来后,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煖如酒。
雪肢欲透红蔷薇,锦裆卸尽流苏帏。
小莲侍拥扶不起,翠被卷作梨云飞。
蟠龙髻重未胜绾,燕钗半落犀梳偃。
晚漏壶中水声远,帘外日斜花影转。
琵琶未受宣唤促,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绷思塞酥,梦中化作衔花鹿。
鹖鸣岁将晏,蒹葭凄以霜。
思君隔山海,道路悠且长。
睇彼参与辰,清夜悲未央。
狂飙西北至,一雁方南翔。
言念畴昔欢,与子同衣裳。
安知异寒暑,日月不我将。
天高则有斗,川涉愁无梁。
忧心隐如惄,出户徒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