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其一》
《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先生素志已形诗,弟子何妨鼓瑟希。

时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无归。

要终四海乘槎去,高谢西山食粟非。

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

(0)
注释
先生:指有学问或地位的人。
素志:平素的志向。
形诗:融入诗中表达。
弟子:学生或晚辈。
鼓瑟希:弹奏和谐的音乐。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贤臣。
任:担当重任。
孔孟:孔子和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无归:无需回归,指追求理想。
四海:天下各地。
乘槎:乘木筏出行。
西山:象征隐居之地。
食粟非:不愿过隐居生活。
此道:这种理想。
身未果:自身尚未实现。
从世:随从世俗。
依违:顺应或违背世俗。
翻译
先生平素的志向已融入诗中,弟子们不妨弹奏和谐的音乐来共鸣。
如果时运如同伊尹、周公那样有所担当,命运像孔子、孟子一样无需回归。
他渴望周游四海乘船而去,不愿在西山隐居吃粗粮。
虽然这条道路难以言表,自己尚未实现,姑且随世俗而行,顺其自然。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不渝的诗句。"先生素志已形诗,弟子何妨鼓瑟希"表明诗人对于师承的尊重与学习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知识和技艺追求的热忱。"时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无归"则是将自己的抱负比喻为古代圣贤,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不愿随波逐流。

"要终四海乘槎去,高谢西山食粟非"一句,通过对远行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放弃物质享受。

最后两句"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则流露出一种对自己抱负尚未实现的自我反省,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暂时顺应 世俗的态度。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理想追求,也透露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纯粹的思想倾向。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五月十三日南溪会集

高会南溪始,芳尊午日同。

登亭来暮雨,敞阁受林风。

岁月飞花好,河山醉眼中。

莫閒青玉盏,俱是白头翁。

(0)

同诸君饮竹林寺树下

灵岳多真境,禅宫路更深。

五峰常隐日,双树自成林。

涉涧逢瑶草,临流漱玉琴。

晚钟归骑缓,沉醉北山岑。

(0)

吴门周画师从游溪上数日赋赠

林壑看如画,幽人此地过。

弹琴流水近,对酒暮云多。

地僻无来往,山深足啸歌。

床头有匹练,试为扫烟萝。

(0)

魏国东园宴集

华馆开名会,高城倚落曛。

林芳秋过雨,竹翠午侵云。

洞夹平台入,桥通曲水分。

太平多宴乐,胜地属元勋。

(0)

三月廿八日葛龙池朱讷斋二工部冯琢吾葛凤池二太史同游城西黄侍中园林看花四首·其二

真赏谁应共,风流是旧欢。

藏书周太史,襆被汉郎官。

花气尊中满,松声座上寒。

相逢休惜醉,春色欲凋残。

(0)

挽赵少虚先生四首·其四

浮沉千古事,无力念鸿钧。

陵替存吾道,穷愁竟尔身。

冯唐空自老,原宪不知贫。

他日山阳路,谁为笛里人。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