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使张九龄存,群犹惮立朝正色;
谁如祭征虏者,与之抒忧国公忠。
向使张九龄存,群犹惮立朝正色;
谁如祭征虏者,与之抒忧国公忠。
此挽联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上联“向使张九龄存,群犹惮立朝正色”将张之洞与历史上的贤臣张九龄相提并论,意在赞扬张之洞坚守正直,敢于在朝廷中直言不讳,即使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通过假设的方式,强调了张之洞在政治舞台上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坚持。
下联“谁如祭征虏者,与之抒忧国公忠”则进一步凸显了张之洞的忠诚与爱国情怀。将张之洞比作祭征虏,祭征虏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以其忠诚勇猛著称。此联表达的意思是,谁能像张之洞那样,不仅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还能够抒发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展现其为国尽忠的高尚品质。这不仅是对张之洞个人品德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崇高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展现了张之洞在政治、道德、忠诚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作者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敬仰。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张之洞的形象,使其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
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
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无因重年少,何计驻时芳。
欲送愁离面,须倾酒入肠。
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