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青灯耿窗扉,老翁稚子穷相依。
齑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衣。
偶然得肉思共饱,吾儿苦让不忍违。
儿饥读书到鸡唱,意虽甚壮气力微。
可怜落笔渐健快,其奈瘦面无光辉。
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裤市儿皆瓠肥。
勿言学古徒自困,吾曹舍此将安归。
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夜深青灯耿窗扉,老翁稚子穷相依。
齑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衣。
偶然得肉思共饱,吾儿苦让不忍违。
儿饥读书到鸡唱,意虽甚壮气力微。
可怜落笔渐健快,其奈瘦面无光辉。
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裤市儿皆瓠肥。
勿言学古徒自困,吾曹舍此将安归。
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灯火下,老翁与稚子相依为命的贫困情景。他们生活清苦,食不果腹,衣衫褴褛,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尽管偶尔得到一点肉食,孩子却懂事地推让,老人心有不忍却又不得不接受。孩子在饥饿中坚持读书,虽然志向坚定,但身体虚弱。诗人感叹自己的文采虽日渐流畅,然而生活的艰辛使他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对比之下,富家子弟则过着奢侈的生活。他借此诗自我安慰,也表达对孩子的同情,吟诵完毕,不禁感慨万千。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以及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温泉浴罢,酣酒才苏,洗妆犹湿。
落暮云深,瑶台月下逢太白。
素衣初染天香,对东风倾国。
惆怅东栏,炯然玉树独立。
只恐江空,顿忘却、锦袍清逸。
柳迷归院,欲远花妖未得。
谁写一枝淡雅,傍沈香亭北。
说与莺莺,怕人错认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