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藁,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藁,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辟悼念老友苏先生的作品。首句“持笔游从已五年”表达了对苏先生长期相伴的怀念,五年间共同探讨学问,情谊深厚。次句“忽嗟精魄去茫然”则传达出对苏先生突然离世的震惊与哀伤,感觉他的精神与灵魂仿佛消失在无边的迷茫中。
第三句“茂陵未访相如藁”借司马相如之典,暗示苏先生的才华如同相如般卓越,但遗憾未能亲眼见到他像司马相如那样得到应有的尊崇。第四句“宣室曾知贾谊贤”则以贾谊被汉文帝召见的典故,赞扬苏先生的才智,即使在生前也被人所知。
第五句“薤露有歌凄晓月”借用《薤露》哀歌的意象,描绘出清晨月色下的凄凉氛围,寄托对亡者的哀思。最后一句“绛纱无主蔽寒烟”以绛纱覆盖的场景,象征苏先生的亡魂无人照料,只能任凭寒烟笼罩,表达出对逝者身后寂寞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苏先生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才华的赞美,以及对死亡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