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老苏先生·其一》
《挽老苏先生·其一》全文
宋 / 姚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藁,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0)
注释
持笔:拿着笔墨。
游从:游历。
已五年:已经五年。
忽嗟:忽然感叹。
精魄:精神与魂魄。
去茫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茂陵:司马相如的陵墓。
未访:未曾探访。
相如藁:相如的故居。
宣室:汉代宫殿,曾召见贾谊。
贾谊贤:贾谊的才学。
薤露:古代挽歌名,象征死亡。
凄晓月:清晨的月光。
绛纱:华丽的红色纱帐。
无主:无人。
蔽寒烟:被寒烟笼罩。
平生事业:一生的事业。
文公志:文公(指孔子)的志向。
应试:应验。
乡人:乡亲们。
白玉镌:用白玉雕刻的名字。
翻译
我已经拿着笔墨游历了五年,突然感叹精神与魂魄消失得无影无踪。
未曾探访过茂陵司马相如的故居,却知道宣室曾赞赏过贾谊的才学。
清晨的月光下传来《薤露》的哀歌,那曾经华丽的绛纱如今无人问津,只被寒烟笼罩。
我一生的事业如同文公的志向,乡人们用洁白的玉石刻下我的名字以示纪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辟悼念老友苏先生的作品。首句“持笔游从已五年”表达了对苏先生长期相伴的怀念,五年间共同探讨学问,情谊深厚。次句“忽嗟精魄去茫然”则传达出对苏先生突然离世的震惊与哀伤,感觉他的精神与灵魂仿佛消失在无边的迷茫中。

第三句“茂陵未访相如藁”借司马相如之典,暗示苏先生的才华如同相如般卓越,但遗憾未能亲眼见到他像司马相如那样得到应有的尊崇。第四句“宣室曾知贾谊贤”则以贾谊被汉文帝召见的典故,赞扬苏先生的才智,即使在生前也被人所知。

第五句“薤露有歌凄晓月”借用《薤露》哀歌的意象,描绘出清晨月色下的凄凉氛围,寄托对亡者的哀思。最后一句“绛纱无主蔽寒烟”以绛纱覆盖的场景,象征苏先生的亡魂无人照料,只能任凭寒烟笼罩,表达出对逝者身后寂寞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苏先生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才华的赞美,以及对死亡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姚辟
朝代:宋

润州金坛人,字子张。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授项城令,调通州通判,所至有声。究心六经,与苏洵同修《太常因革礼》。
猜你喜欢

和商中丞朱葵·其一

寂寂朱葵着意栽,相投情景自徘徊。

每因擎露含珠泣,恐误倾阳带晓开。

疏影风移摇夜月,晴烟云拥覆西台。

幽香暗度重华殿,时有游蜂送雨来。

(0)

还姜白二子衣

试整戎装出汉宫,解衣何意故人同。

野容聊免披颠倒,命服堪将衬黝葱。

孔阳为映朱旗色,稍敝因经紫塞风。

今日还君箧笥里,依然摇曳禁垣中。

(0)

题陈推官罗江号二首·其一

高卧曾分白鸣沙,清溪深处采三花。

总为征书出空谷,衣裳犹自染云霞。

(0)

袜架二首·其二

袜材温厚剪羔群,绒□初匀湿未熏。

就日且须缘峻木,凌波将不让罗文。

色逃玉磬齐悬簴,影伴仙凫半入云。

终属美人施锦系,画檐风起暂缤纷。

(0)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二首·其一

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不是班生表人物,徙然杨子戏雕虫。

书字书名吾岂敢,得皮得髓子应同。

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

(0)

赠都督万鹿园四首次思节韵·其三

许国谁能似尔真,每忧时变几伤神。

试看养乱偷生□,共是腰金拖玉身。

杼轴千家愁命尽,转输万里叹师贫。

饥馑干戈今并急,谟谋全仰二三臣。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