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二首·其一》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不是班生表人物,徙然杨子戏雕虫。

书字书名吾岂敢,得皮得髓子应同。

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作品,名为《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学问与道义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首句“学道频年慕屡空”,点明了诗人多年来致力于求道,但似乎总是在空洞的理论中徘徊,未能达到真正的领悟。接着,“支离犹堕语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困境,即使在言语上有所探讨,也显得支离破碎,未能触及本质。

“不是班生表人物,徙然杨子戏雕虫”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班固和杨雄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追求的反思。班固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闻名,而杨雄则以文学才华著称,但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如他们般能真正展现人物或文学的精髓,只是徒然地在文字游戏上耗费精力。

“书字书名吾岂敢,得皮得髓子应同”这两句,诗人自谦不敢妄言书写文字或命名,但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真正理解事物本质的人相匹配,即“得皮得髓”。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深入理解事物核心价值的渴望。

最后,“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他相信,尽管当前的努力可能不为人所知,但将来在历史的记录中,或许会有机会让自己的名字与那些伟大的人物并列,为后人所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追求的深刻反思和对于自我定位的审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成就的乐观期待。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山中老宿

云壑居来岁月长,千株松下一间房。

扫空心地苕花帚,熏彻根尘柏子香。

施法定应拈麈柄,接人曾不下禅床。

生缘已自都忘了,唯道西归有故乡。

(0)

梦回

梦回四壁无人语,高树萧萧似有风。

独起绕池行数匝,万山擎雪月明中。

(0)

寄友·其二

半生行李各东西,无柰相思亿万重。

又恐因书增别恨,人行不敢寄缄封。

(0)

杜鹃

游魂变化事无涯,吴蜀相望万里赊。

回首故宫归不得,声声啼血染山花。

(0)

十二时颂·其五

禺中巳,龙象须观第一义。

若向其中觅是非,见解何曾有李二。

(0)

雪牛

露迥迥地趁不去,时复深村荒草行。

一色皮毛都换了,荷担须是者众生。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