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同学又同修,夫妇双栖百尺楼。
到得一丝不挂处,长空孤月自悠悠。
最难同学又同修,夫妇双栖百尺楼。
到得一丝不挂处,长空孤月自悠悠。
这首诗《挽赵凡夫(其二)》由明代诗人王微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对逝者的追思与感慨。诗中以“最难同学又同修”开篇,巧妙地将师生关系与夫妻关系并置,暗示了赵凡夫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接着,“夫妇双栖百尺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二人共同生活的温馨场景,百尺楼则象征着高远的生活境界或理想追求。
“到得一丝不挂处”这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一丝不挂”,比喻在精神层面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暗示了赵凡夫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脱。最后一句“长空孤月自悠悠”,以长空中孤独的明月为喻,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自由飞翔的想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生命终极状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对其精神世界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生死、情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洞察。
今夏既无雨,兹秋复亢阳。
虽云流大火,未觉应清商。
午近风偏热,宵分露不凉。
四郊禾未秀,一圃菜全荒。
云起天光赤,尘飞野色黄。
井深添汲绠,江浅驻归航。
解渴思茶碗,销愁仗酒觞。
蹉跎厌城市,萧散慕林塘。
头白怜乡远,心丹愿主康。
老怀无以遣,捉笔偶成章。
庭树悴其芳,凝霜一何白。
凫雁方南飞,翱翔振明月。
谁能弋此物,加餐可为悦。
念子谐宿欢,晤言两反侧。
一心抱衾裯,衣带缘以结。
斗酒怡亲爱,聊慰歧路别。
思驾双鸣驺,驰彼秦与越。
毋为守穷庐,悲欢年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