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却尘容玉露寒,晴光烘染上林端。
江枫向夕宜残照,墙杏争春竟误看。
未老朱颜怜晚暮,从来紫气近长安。
荆关图画分明在,写出秋心一种丹。
洗却尘容玉露寒,晴光烘染上林端。
江枫向夕宜残照,墙杏争春竟误看。
未老朱颜怜晚暮,从来紫气近长安。
荆关图画分明在,写出秋心一种丹。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生动画面。首句“洗却尘容玉露寒”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露比作洗净尘世烦忧的玉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晴光烘染上林端”一句,通过“烘染”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阳光洒满林梢的景象,使画面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江枫向夕宜残照,墙杏争春竟误看”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江边的枫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后句则以“墙杏争春”反衬出枫树的晚秋之美,更显出诗人对枫树的喜爱与赞美。此处“误看”二字,既是对春花的惋惜,也是对枫树晚秋之美的赞叹。
“未老朱颜怜晚暮,从来紫气近长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长安)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紫气”常用来象征祥瑞或帝王之气,暗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荆关图画分明在,写出秋心一种丹”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用荆关(荆浩、关仝,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的画作,将心中的秋意与情感融入其中,通过一幅丹色的图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