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这首《蓦山溪·其二·停云竹径初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画面。小桥流水,诗人欲前往前溪,呼唤老友共赏这风烟竹径的雅趣。他们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翠竹夹道,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词人借景抒怀,想象陶渊明般的隐逸生活,感叹山中停云之静美,山下蒙蒙细雨更添诗意。然而,他发现即使有美景,野花啼鸟并未如诗中所述般入眼,仿佛在嘲笑他的诗句无法准确捕捉这自然的灵动。此词以景寓情,流露出词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表达自然之美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