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翠千层,飞屩孤禅不厌登。
绝顶倚云无脚力,潭珠三伏洒寒冰。
庐山面目翠千层,飞屩孤禅不厌登。
绝顶倚云无脚力,潭珠三伏洒寒冰。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秀美景色和诗人对僧人独自登山修行的敬仰之情。"庐山面目翠千层"展现出庐山层层叠翠的山峦,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飞屩孤禅不厌登"则赞美僧人即使独自一人,穿着草鞋(屩)坚持修行,对登山毫不厌倦,体现了僧人的毅力与禅心。"绝顶倚云无脚力"写僧人登至山顶,仿佛与云齐平,暗示其精神上的超脱;"潭珠三伏洒寒冰"则运用比喻,将山中潭水比喻为明珠,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潭水也如寒冰般清凉,象征着僧人的心境清冷而纯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僧人形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赏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元代诗人郑元祐的这首《送僧还开先》寓情于景,富有禅意,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僧侣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锦里风光胜别州,海云寺枕碧江头。
连郊瑞麦青黄秀,绕路鸣泉深浅流。
彩石池边成故事,茂林坡上忆前游。
绿樽好伴衰翁醉,十月残春不少留。
海外归来衰鬓皤,浩然之气笔嵯峨。
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