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吴封大,三州震泽通。
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
王子新开邸,将军旧总戎。
登坛多忼慨,谁复似臧洪。
千里吴封大,三州震泽通。
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
王子新开邸,将军旧总戎。
登坛多忼慨,谁复似臧洪。
《千里》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千里之地的广阔与繁华,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首句“千里吴封大”,开篇即以“千里”形容地域之广,“吴封”则点明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归属,暗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三州震泽通”,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区域内的交通便利,三州之间的联系紧密,震泽的水道四通八达,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这两句则从军事和政治两个层面展现了这片土地的活跃与重要性。海外的军备与江东的政治活动相互呼应,不仅体现了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反映了其在历史上的军事与政治影响力。
“王子新开邸,将军旧总戎”,这里通过“王子”与“将军”的形象,分别代表了贵族与军事领袖,展示了不同阶层在这一区域中的活动与贡献。王子开设新邸,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繁荣;而将军曾经统领军队,代表了过去的历史与力量。
最后,“登坛多慷慨,谁复似臧洪”,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登坛,意味着在战场上或政治舞台上英勇献身,臧洪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忠勇之士。这句诗既是对前人的致敬,也是对勇敢与忠诚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千里》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物的深刻洞察与赞美,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