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飘零心久灰,扁舟舣棹北岩隈。
江连白帝浮空下,山背青城出剑来。
三户亡秦期可必,八公助顺势将回。
老臣愿献中兴颂,汉武周宣何远□。
衰病飘零心久灰,扁舟舣棹北岩隈。
江连白帝浮空下,山背青城出剑来。
三户亡秦期可必,八公助顺势将回。
老臣愿献中兴颂,汉武周宣何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庶在北岩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首联“衰病飘零心久灰,扁舟舣棹北岩隈”,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苍凉与疲惫。他乘着小船停泊在北岩的边缘,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里的“衰病”和“飘零”不仅指身体上的病痛和生活的动荡,也暗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江连白帝浮空下,山背青城出剑来”,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长江与白帝城相连,仿佛从天际缓缓流淌而下;而远处的青城山,其山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雄伟的自然风光,也隐喻着历史的长河与英雄的气概。
颈联“三户亡秦期可必,八公助顺势将回”,引用了“三户亡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革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同时,“八公助顺势将回”则暗示着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正义与力量终将汇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尾联“老臣愿献中兴颂,汉武周宣何远□”,表达了诗人作为“老臣”的愿望,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同汉武帝与周宣王那样的明君一样,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这里的“□”可能代表了诗人对于实现这一愿景的不确定或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岩的自然景观,结合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革以及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祝愿。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