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庖厨薄,日来蝇鼠稀。
自知心更远,敢谓俗能违。
上客无回辙,呼童莫掩扉。
宦情今可见,已息汉阴机。
客子庖厨薄,日来蝇鼠稀。
自知心更远,敢谓俗能违。
上客无回辙,呼童莫掩扉。
宦情今可见,已息汉阴机。
这首诗描绘了客居他乡之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与超脱世俗的心境。首句“客子庖厨薄”点明了主人公作为客居之人的身份,以及生活条件的简陋。接着“日来蝇鼠稀”一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减少的现象,侧面反映了环境的清静与主人生活的宁静。
“自知心更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为外界所扰,心境达到了一种深远的状态。“敢谓俗能违”则流露出对世俗的不屑与超越,表明诗人不被世俗所束缚,追求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客无回辙”可能是指对于来访的尊贵客人,主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心境,体现了主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呼童莫掩扉”则是对仆人发出的指示,保持门户开放,欢迎一切来访者,体现了主人的豁达与包容。
最后,“宦情今可见,已息汉阴机”两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似乎已经看透了其中的机巧与纷争,选择了一种更为平静和内省的生活方式。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公馀静扃户,倏忽已春暮。
生意尚可观,诸子扣门告。
肩舆遵江曲,轧轧向何处?
三山在天外,以远人莫到。
如彼幽深士,不入俗眼妒。
鸡鸣迅宵征,近午起风雾。
将天秘神景,诫此浅士露。
幽閤临长江,中洲蹇独步。
吾欲观逝川,于此巢云构。
吾爱娥眉山,娥眉淡不如。
吾爱莲花蕊,花光映太虚。
出门重延望,随意命柴车。
淩虚入鸟道,绝境寻吾庐。
入暮迅登陟,志往忘崎岖。
后蹑聚星石,前望三台虚。
侧身度飞流,秉烛观崖书。
险尽履平地,孤笑多艰馀。
枕簟依云岫,玉露沾衣裾。
衣裾沾尚可,毋使愿相违。
吾爱三黄生,排闼临清溪。
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
泥滓消且尽,心月澄光辉。
还闻山上泉,灵异天下奇。
朝夕应潮起,其声隐如雷。
乃知气机鼓,通窍靡高卑。
此溪何所自,此泉何所为?
因悟一本理,共君契玄机。
吾欲卜泉上,相与日追随。
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
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
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
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
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
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
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
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
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