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勋业冠中兴,溯茅土分封,二十年江左哀思,昔痛山颓,今伤柱折;
耆旧凋零感时局,记秣陵道故,三百日岭南远别,方悲小阮,又哭长城。
弟兄勋业冠中兴,溯茅土分封,二十年江左哀思,昔痛山颓,今伤柱折;
耆旧凋零感时局,记秣陵道故,三百日岭南远别,方悲小阮,又哭长城。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感,悼念曾国荃,其文笔深挚,寓意深远。上联“弟兄勋业冠中兴”赞颂曾氏兄弟在国家振兴中的卓越功绩,彰显其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成就。“溯茅土分封,二十年江左哀思”则追忆曾国藩在分封土地后的二十年间,对江东地区的深厚情感与哀思,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的怀念与敬仰。
下联“耆旧凋零感时局”描绘了老一辈人物逐渐凋零的景象,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忧虑。“记秣陵道故,三百日岭南远别”回忆了曾国荃在南京(秣陵)的往事,以及与岭南的离别,蕴含着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不舍。“方悲小阮,又哭长城”则以“小阮”暗指曾国藩,以“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力量,表达了对曾国藩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国家失去重要支柱的深切哀悼。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蕴含了对历史、国家和时代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孤身蹬,泛秦川、西入磻溪乡域。
旷谷岩前幽涧畔,高凿云龛栖迹。
烟火俱无,箪瓢不置,日用何曾积。
饥餐渴饮,逐时村巷求觅。
选甚冷热残馀,填肠塞肚,不假珍羞力。
好弱将来糊口过,免得庖厨劳役。
装贯皮囊,熏蒸关窍,图使添津液。
色身轻健,法身容易将息。
厌尘劳,抛家计,慕清闲。向物外、观照人间。
须臾变灭,蜃楼歌侧海涛翻。
暂时光景,转身休、百岁如弹。
掀天富,倾城丽,过人勇,彻心奸。尽逐境、颠倒循环。
纷纷醉梦,往来争夺苦摧残。
不如闻早,伴烟霞、高卧云山。
昨日花开,今朝花谢,算来眼下时光。
成家立计,劫劫与谁忙。
才见青春年少,霎时间、绿鬓成霜。
堪嗟叹,人身不识,自恁苦无常。
不如早悟,金银过斗,难免无常。
思乡岭上,空滴泪成行。
儿女无个肯替,到头来、独自承当。
听吾劝,回光返照,相伴马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