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俄垣上蒿,濯濯园中林。
人心岂草木,岁寒改此心。
弃捐勿可知,短歌托哀吟。
世故复何益,日暮怀知音。
俄俄垣上蒿,濯濯园中林。
人心岂草木,岁寒改此心。
弃捐勿可知,短歌托哀吟。
世故复何益,日暮怀知音。
这首诗以“人心岂草木,岁寒改此心”为转折点,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前两句“俄俄垣上蒿,濯濯园中林”描绘了墙垣上的野草与园中的树木,通过对比,暗示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野草虽生长在贫瘠之地,却依然顽强生长;而园中之树,虽然条件优越,却可能因外界因素而改变其本性。这种对比引出了下文对人性的探讨。
“人心岂草木,岁寒改此心”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人的内心并非如草木般随环境变化,即使在严冬(比喻困难时期)也能保持本心不变。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和肯定。
后两句“弃捐勿可知,短歌托哀吟”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诗人选择以短歌来寄托哀愁,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
最后,“世故复何益,日暮怀知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世故之后,诗人意识到这些经历并无实质性的价值,反而更加怀念那些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真正精神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人性、世态以及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壶公卓落三千丈,谷城嵯峨屹相向。
山前沧海尽桑田,一望平川豁如掌。
道人结屋两山中,日日还登两山上。
一茎苍玉过眉长,小制山巾玄鹤氅。
放歌倦憩古松阴,洗药近闻百泉响。
有时兰水弄扁舟,落日孤蒲横两桨。
人生淡荡自可怜,富贵倘来安所强。
世间衢路转嵚崎,物外乾坤自弘敞。
昨来寄我新诗篇,句带烟霞色苍莽。
我家近在两山东,十亩瓜田接平壤。
市尘迥隔不见人,乘兴可来亦可往。
百年谁是素心人,松叶柴门须一访。
名园饶佳花,红红兼白白。
同沐雨露濡,嫣然各自得。
主人勤梦寐,蒐罗殊未极。
千金购梅榴,舁致百夫力。
淩躐画堂深,间簉雕阑侧。
芳心犹未展,锦袖时拂拭。
泉石闹风霜,终日鸣拍拍。
憔悴颜不怡,睢盱中叵测。
耳语细温存,阳春初不择。
是种善性灵,非直芙蓉色。
秋晴骈实繁,日晒紫房坼。
满眼粲珠玑,磊磊子可摘。
充彼豆登羞,慰此宗祊责。
平原宾满堂,能者为上客。
努力各勉旃,先登勋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