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材匪不长,植志非不强。
鲜君心地好,皎如秋月光。
秋月出重阴,流辉天汉旁。
如何独不见,千载令人伤。
爱材匪不长,植志非不强。
鲜君心地好,皎如秋月光。
秋月出重阴,流辉天汉旁。
如何独不见,千载令人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浙所作的《挽后斋诗(其五)》。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前两句“爱材匪不长,植志非不强”强调了对有才之人的长久关注和对其坚定志向的赞赏。接着,“鲜君心地好,皎如秋月光”运用比喻,将君子的心地比作明亮如秋月,形象地描绘出其纯洁无暇的品质。
后四句进一步深化主题,“秋月出重阴,流辉天汉旁”,以秋月在乌云中依然散发光芒,象征着君子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其光辉。最后,“如何独不见,千载令人伤”表达了对这位优秀人才未能被世人广泛认识的惋惜,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皎洁秋月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人才命运的感慨。
李君潇洒姿,沦落在羁旅。
相见无长言,潸然泪如雨。
一身顾何为?
七丧未能举。
江山隔中州,遥遥望乡土。
岂以途路艰?
所值时节迕。
乌鸟有私情,而人复何处?
行行望苍天,那知此情苦。
郭范久不作,此义孰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