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涧听泉声,山中约二更。
野风生竹□,孤月入怀明。
俗虑一时净,閒心永夜清。
转愁明发去,尘市若为情。
幽涧听泉声,山中约二更。
野风生竹□,孤月入怀明。
俗虑一时净,閒心永夜清。
转愁明发去,尘市若为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中静听泉水流淌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首句“幽涧听泉声”,点明了地点和活动,泉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引人入胜。接着,“山中约二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深,但诗人并未感到时间的紧迫,反而更加沉浸于自然之中。
“野风生竹□”中的“□”字可能是个错别字或留白,此处可以理解为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与泉水声相映成趣,增添了山间夜晚的生动感。“孤月入怀明”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月亮融为一体,月光洒满胸怀,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内心,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俗虑一时净,閒心永夜清”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心灵得到净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忧虑都似乎被洗涤一空,留下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最后,“转愁明发去,尘市若为情”则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宁静的山中,回归尘世,但心中对这份宁静的怀念与不舍之情,却如同明月般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高皇暮年将易储,期期御史强沮之。
留侯从容肯直谏,公义定灭宫帏私。
斯人平生仗多智,预卜将来有人彘。
功成谨缩三寸舌,推祸与人图自避。
吁嗟四老真呆夫,等闲诱出如婴雏。
虽令太子生羽翼,亦使悍后为屠奴。
先王一姬并一子,一朝尽向砧刀死。
他年又召诸吕来,此祸皆从老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