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磨破,难迓江南信。巴得书来更添闷。
道姑苏台畔、留却几丛,麋鹿草,约略秋风又尽。
向时佳丽地,结绮临春,酝酿韶华付寒烬。
便长洲陌上、有日言归,家已破,废井荒烟无准。
剩几个遗民、怕都来,不是旧时人、向谁寻问。
金钱磨破,难迓江南信。巴得书来更添闷。
道姑苏台畔、留却几丛,麋鹿草,约略秋风又尽。
向时佳丽地,结绮临春,酝酿韶华付寒烬。
便长洲陌上、有日言归,家已破,废井荒烟无准。
剩几个遗民、怕都来,不是旧时人、向谁寻问。
这首《洞仙歌·伤乱》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表达了对战乱中社会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感慨。
词中以“金钱磨破,难迓江南信”开篇,点出战乱背景下信息传递的艰难,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接着,“巴得书来更添闷”,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战乱中收到远方消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期待,又有担忧,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困扰。
“道姑苏台畔、留却几丛,麋鹿草,约略秋风又尽。”这一句通过描绘姑苏台畔的自然景象,暗喻战乱后繁华不再,生机凋零,自然界的变迁也映射出人类社会的衰败。接下来,“向时佳丽地,结绮临春,酝酿韶华付寒烬。”则直接抒发了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战乱导致的美好时光消逝的哀叹。
“便长洲陌上、有日言归,家已破,废井荒烟无准。”这一段描述了战乱中人们流离失所,家园破败,即使有归家之日,但家园早已不复存在,充满了无奈和绝望。最后,“剩几个遗民、怕都来,不是旧时人、向谁寻问。”表达了对战乱中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失去原有社会联系和身份认同的忧虑。
整体而言,《洞仙歌·伤乱》通过对战乱背景下的自然景象、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代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
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
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
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
久久返自然,颛致之循持。
古者垂衣裳,百姓冥是非。
运替文质殊,一揆成两岐。
仲尼叹犹龙,理穷拙言辞。
今日为长年,长年其糠秕。
大圣不可作,斯道犹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