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
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
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
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
种薤煮白石,旨趣如婴儿。
月上来打门,月落方始归。
授我微妙诀,恬澹无所为。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
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
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
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
种薤煮白石,旨趣如婴儿。
月上来打门,月落方始归。
授我微妙诀,恬澹无所为。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这几句从记忆中唤起了山中生活的情景,丹桂盛开,红泉流过,白日照耀,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
"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 箬屋的地炉温暖而舒适,翠绿的藤蔓装饰着房舍,竹窗旁边研读经书,白猿悠闲自得,这些都是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种薤煮白石,旨趣如婴儿。" 老人在东峰,眼睛清澈,头发如同古董一样令人惊叹。他种植薤菜,用白石烹煮,生活简单而纯粹,就像孩童般的天真无邪。
"月上来打门,月落方始归。授我微妙诀,恬澹无所为。" 月亮时分才敲开心灵之门,月落时分才能回归自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六七年过去了,只担心光阴流逝,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每一刻宁静时光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高洁情操和清净心灵。
世间慵懒人,五分向有二。
例著一草衫,两膊成山字。
出语觜头高,诈作达官子。
草舍元无床,无毡复无被。
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
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
朝庭数千人,平章共博戏。
菜粥吃一□,街头阔立地。
逢人若共语,荒说天下事。
唤女作家生,将儿作奴使。
妻即赤体行,寻常饥欲死。
一群病赖贼,却搦父母耻。
日月甚宽恩,不照五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