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其一》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其一》全文
唐 / 李咸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为儒自愧已多年,文赋歌诗路不专。

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

(0)
注释
自愧:感到惭愧。
专:专门,专心。
披沙:拨开沙子寻找。
见宝:发现珍宝。
苫草:简陋的草屋,比喻平凡的材料。
成编:编成书籍。
燕昭: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君主。
寤寐:日夜,不分昼夜。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大臣,以引荐人才著名。
贤:贤能的人才。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决心。
一试:一次尝试。
正鹄:正中心的靶子,比喻目标。
翻译
多年来我以儒者自居,但对文学创作并不专精。
我深知在大量平凡中难以发现珍贵,只因平凡的材料容易编集成书。
燕昭王日夜期盼得到杰出人才,郭隗的故事虽有名,但他并非唯一的贤者。
暂且坚守初心,希望能有一次尝试,就像箭矢射向靶心,怎能没有缘分呢。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谦之意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不足和对朋友见解的渴望。诗人以“为儒自愧已多年”开篇,显示出他对于自身学问的不自信,以及在文赋、歌诗等文学形式上没有专精。

接着,“文赋歌诗路不专”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随后“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则是用比喻表达,即便是细心寻觅(如同披沙寻宝),好的文学作品也往往难以发现,而容易杂乱无章的文字却堆积如山。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中,诗人借用历史上的燕昭王和郭隗来表达自己对于才华和德行的追求与自我评估。燕昭王梦中得马,醒后求之,象征着对才能的渴望;而郭隗则是西汉末年的人物,以忠直著称,但在此处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德才的不自满。

最后,“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则是在表达一种坚守初衷、再次尝试的决心。箭穿正鹄(即箭射中靶)象征着希望能够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证明自己的才华不仅是偶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内省之作,诗人通过自我批评和对友人的期待,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的不满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咸用

李咸用
朝代:唐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猜你喜欢

雨夜

寝阁去门远,春雨荒园夕。

谁谓在人境,宛似空山客。

禽归暗竹喧,风断疏钟寂。

戚戚寡欢悰,良宵端可惜。

(0)

悼高青丘季迪三首·其三

生平意气竟何为,无禄无田最可悲。

赖有声名消不得,汉家乐府盛唐诗。

(0)

暮过西崦

白水泱泱绕坏堤,隔林遥听夕阳鸡。

闲行每到东边少,为有青山在屋西。

(0)

李逸人同川药隐

小墅离村远,门当水竹开。

芷蒲皆药草,云鸟尽诗材。

春雨躬耕去,斜阳访病回。

花藏溪上路,只许酒船来。

(0)

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亲故赋是诗情见乎辞矣

郑公去年离北平,束书抱病来南京。

城隅解后喜且惊,开颜握手言再生。

自从南北屦构兵,日夜怅望乡关情。

几回寄书雁南征,中心摇摇若悬旌。

苦遭丧乱百病婴,客边囊橐一旦倾。

此来四顾徒茕茕,岂料吾子与合并。

我时闻之涕泗横,况公素有文章名。

居官胜国职最清,经筵□擢转庠黉。

及当玉署已宦成,又为奉常典粢盛。

人生际此自足荣,但恨白发已数茎。

怀哉屈子全忠贞,谊与日月同光晶。

愿言夕餐秋菊英,佩明月珰纫茝蘅。

悬河之论春雷轰,使旁睹者颜发赪。

索居半载留帝城,坐听夜雨哦寒檠。

眼前倏忽时变更,春风一见衰草萌。

公家孝义好弟兄,遣儿千里来远迎。

乃今得请荷圣明,身若插羽乘风轻。

过门云别明遂行,开船要趁蒸雨晴。

夜久不寐视长庚,长庚欲落钟鼓鸣。

庭树喔喔闻鸡声,蒯缑起舞冠绝缨。

公归我愁丝乱萦,亦有梦寐怀先茔。

如过吾父款柴荆,为言恨不同趋程,终当早晚乞归耕。

(0)

朱泽民画

朝朝谋隐地,忽见好山川。

雄丽皆衡巏,幽深有涧瀍。

羊眠松下石,虹挂屋头泉。

便欲抽簪去,依崖结数椽。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