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亲故赋是诗情见乎辞矣》
《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亲故赋是诗情见乎辞矣》全文
明 / 张孟兼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郑公去年离北平,束书抱病来南京。

城隅解后喜且惊,开颜握手言再生。

自从南北屦构兵,日夜怅望乡关情。

几回寄书雁南征,中心摇摇若悬旌。

苦遭丧乱百病婴,客边囊橐一旦倾。

此来四顾徒茕茕,岂料吾子与合并。

我时闻之涕泗横,况公素有文章名。

居官胜国职最清,经筵□擢转庠黉。

及当玉署已宦成,又为奉常典粢盛。

人生际此自足荣,但恨白发已数茎。

怀哉屈子全忠贞,谊与日月同光晶。

愿言夕餐秋菊英,佩明月珰纫茝蘅。

悬河之论春雷轰,使旁睹者颜发赪。

索居半载留帝城,坐听夜雨哦寒檠。

眼前倏忽时变更,春风一见衰草萌。

公家孝义好弟兄,遣儿千里来远迎。

乃今得请荷圣明,身若插羽乘风轻。

过门云别明遂行,开船要趁蒸雨晴。

夜久不寐视长庚,长庚欲落钟鼓鸣。

庭树喔喔闻鸡声,蒯缑起舞冠绝缨。

公归我愁丝乱萦,亦有梦寐怀先茔。

如过吾父款柴荆,为言恨不同趋程,终当早晚乞归耕。

(0)
鉴赏

这首明代张孟兼的诗,表达了对郑仲舒先生的深深敬仰和对其归乡之情的感慨。诗中描述了郑公去年离开北平,抱病来到南京,解任后既欣喜又惊讶,两人重逢如再生。诗人回忆了战乱时期,郑公对家乡的思念和书信传递的艰难,生活困顿却仍保持忠诚和文章之名。郑公在官场清廉有为,从翰林到奉常,仕途显赫,但遗憾的是年事已高,白发生出。诗人以屈原的忠贞为喻,祝愿郑公晚景如秋菊般高洁,希望他能享受清闲生活。

诗中还描绘了郑公在京都的孤寂生活,以及接到归乡许可的喜悦,仿佛乘风而行。送别之际,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春风吹过,草木更新,而自己则因郑公的归去而内心纷乱。郑公的儿子千里相迎,显示出家庭的和睦与孝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郑公归乡后的思念,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也能追随其后,回归自然。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张孟兼
朝代:明   籍贯:浙江浦江

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猜你喜欢

赠龙泉张上人

多年老衲却魔关,历尽红尘事事删。

静坐蒲团忘昼夜,深参旨偈得清閒。

万缘空去心如水,三乘觉来身似仙。

偶近上方闻说法,雨花点醒石头顽。

(0)

炼魔石

仙人堂下路嵯峨,密树牵衣伛偻过。

身到夹峰穿穴蚁,面临圆石乘潮鼍。

孤僧打七经风雪,众客参三畏薜萝。

岂为炼魔来此地,诗魔翻恐更增多。

(0)

村父采菊见遗

菊花不见已三年,惨澹秋风落木前。

采撷是谁能及此,依栖缘汝一愀然。

照来白发羞相并,嗅入衰心绝可怜。

江芷泽兰今在否,怀香珍重欲霜天。

(0)

蓟门怀古五首·其四北平

故李将军猿臂奇,能堕纪律老行师。

数临沙漠终无当,一踬泥涂亦可悲。

避舍碛中传姓氏,封侯戏下后偏裨。

北平此日秋风落,更有飘零哭数奇。

(0)

挽黄华诗

诗名摩诘画绝世,人品右军书入神。

(0)

中秋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